饮阑却萧条,举目数千里
出处:《代小子广孙寄翁翁》
宋 · 孔平仲
爹爹来密州,再岁得两子。
牙儿秀且厚,郑郑已生齿。
翁翁尚未见,既见想欢喜。
广孙读书多,写字辄两纸。
三三足精神,大安能步履。
翁翁虽旧识,伎俩非昔比。
何时得团聚,尽使罗拜跪。
婆婆到辇下,翁翁在省里。
大婆八十五,寝膳近何似。
爹爹与妳妳,无日不思尔。
每到时节佳,或对饮食美。
一一俱上心,归期当屈指。
昨日又开炉,连天北风起。
饮阑却萧条,举目数千里。
牙儿秀且厚,郑郑已生齿。
翁翁尚未见,既见想欢喜。
广孙读书多,写字辄两纸。
三三足精神,大安能步履。
翁翁虽旧识,伎俩非昔比。
何时得团聚,尽使罗拜跪。
婆婆到辇下,翁翁在省里。
大婆八十五,寝膳近何似。
爹爹与妳妳,无日不思尔。
每到时节佳,或对饮食美。
一一俱上心,归期当屈指。
昨日又开炉,连天北风起。
饮阑却萧条,举目数千里。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爹爹:父亲。密州:地名。
牙儿:小儿子。
郑郑:另一个儿子。
翁翁:祖父。
欢喜:高兴。
广孙:孙子。
辄:就。
三三:指孩子们。
步履:走路。
翁翁:祖父。
伎俩:技能。
团聚:全家相聚。
罗拜跪:跪拜。
婆婆:祖母。
辇下:京城。
大婆:祖母。
寝膳:饮食起居。
妳妳:母亲。
尔:你们。
时节佳:节日美好。
饮食美:美食。
一一:每一件事。
屈指:计算。
开炉:开始做饭。
北风起:刮北风。
饮阑:酒后。
萧条:冷清。
数千里:千里之外。
翻译
父亲来到密州,第二年又添了两个儿子。小儿子牙儿聪明且皮肤白皙,郑郑也开始长牙齿。
祖父还未见过他们,一旦相见必定满心欢喜。
孙子广孙读书很多,写字能写满两张纸。
三个孩子都充满活力,大安走路已经很稳。
祖父虽然年纪大,但智慧和技巧今非昔比。
何时我们全家能团聚,那时你们都要跪拜我。
祖母到了京城,祖父在官署任职。
祖母已经八十五岁,饮食起居怎么样呢?
父亲和母亲每日都在想念你们。
每当节日美好,我们会共享美食。
每一件事都牵动着我的心,回家的日子指日可待。
昨天又开始烧火做饭,接着北风连天刮起。
酒后宴席显得冷清,放眼望去千里之外。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温馨的家庭场景,充满了对亲人深厚的情感。开篇便以爹爹到密州后又添两子为喜事,牙儿的生长情况也被细腻地描述出来,这些都透露出作者对于新生命的喜悦和期待。
诗中“翁翁尚未见,既见想欢喜”表达了对远方亲人重逢时的欣慰之情,而“广孙读书多,写字辄两纸”则展示了年幼子孙的成长与学习景象,这些都体现了家庭的和谐与希望。
在诗的后半部分,“大安能步履”透露出孩子们健康成长的情况,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对他们未来的美好憧憬。然而,随后的“翁翁虽旧识,伎俩非昔比”则流露出一丝对远方亲人变化的感慨,这种变化可能是因时光流逝或生活变迁所致。
诗中最后几句,“何时得团聚,尽使罗拜跪。婆婆到辇下,翁翁在省里。大婆八十五,寝膳近何似。”表达了对家庭团聚的渴望以及对于老年亲人健康状况的关切。
结尾部分,“爹爹与妳妳,无日不思尔。每到时节佳,或对饮食美。一一俱上心,归期当屈指。”则是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每逢佳节或美食都想起他们,希望早日相聚。
整首诗通过对家庭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情感和对亲人无微不至的关怀,同时也反映出古代中国社会中重视家庭与教育的传统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