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谪宦向夷陵,愿得身闲便作僧
出处:《再谪夷陵题长乐寺》
唐 · 李涉
当时谪宦向夷陵,愿得身闲便作僧。
谁知渐渐因缘重,羞见长燃一盏灯。
谁知渐渐因缘重,羞见长燃一盏灯。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谪宦:被贬官。夷陵:地名,古县名,今湖北宜昌一带。
身闲:清闲的生活。
作僧:出家为僧。
因缘:佛教中指宿世的缘分或际遇。
羞见:感到羞愧看到。
长燃一盏灯:比喻长期坚守或等待。
翻译
当初被贬去往夷陵任职,只希望获得清闲能出家为僧。谁料想缘分逐渐深厚,如今见到长明灯竟觉羞愧。
鉴赏
此诗描绘了诗人在被贬官期间,心向往佛,愿意出家为僧以求内心的平静。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因缘的牵扯,这一愿望变得越来越难以实现,即使是每日供奉的一盏灯光,也让诗人感到羞愧,因为自己的初心已被世俗之事所掩盖。
从艺术性角度看,此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当时谪宦向夷陵"一句直接表达了诗人的贬官之痛和出家的愿望;"谁知渐渐因缘重"则揭示了外界因素的干扰,使得诗人难以割舍尘世;最后一句"羞见长燃一盏灯",通过对比手中的供灯行为与内心的不清净,表达了诗人的自责和无奈。
整首诗情感真挚,反映出古代士人在仕途坎坷中寻求精神寄托的复杂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