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舍千山里,朋游四月中
出处:《官舍》
明 · 叶春及
官舍千山里,朋游四月中。
出门萝石近,旭日柳烟空。
蒲荇沿溪转,桑麻逐径通。
不须解簪组,吾已鹿门公。
出门萝石近,旭日柳烟空。
蒲荇沿溪转,桑麻逐径通。
不须解簪组,吾已鹿门公。
鉴赏
此诗描绘了官舍所在幽静的山林环境与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色。首句“官舍千山里”,点明官舍坐落于连绵的群山之中,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隐逸氛围。次句“朋游四月中”,则以“四月”这一特定时节,暗示春意正浓,朋友相聚共享春光的美好时光。
接着,“出门萝石近,旭日柳烟空。”描述了走出官舍所见的景象:靠近的是覆盖着青萝的岩石,晨光初照,柳树轻摇,烟雾缭绕,构成一幅宁静而清新的画面。这里运用了“近”和“空”两个字眼,既表现了景物的接近与清晰,也暗含了一种空灵与超脱之感。
“蒲荇沿溪转,桑麻逐径通。”进一步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和谐。蒲草和荇菜沿着溪流蜿蜒生长,而桑树与麻田则顺着小径延伸开来,呈现出一片绿意盎然的田园风光。这两句通过植物的动态描绘,不仅展现了春天的活力,也寓意着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和谐共处。
最后,“不须解簪组,吾已鹿门公。”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隐逸生活的向往。在古代,解去官服(簪组)是辞官归隐的象征。诗人自比为“鹿门公”,鹿门山是东汉名士庞德公隐居之地,以此自喻,表明他已决心摆脱官场束缚,追求心灵的自由与宁静。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展现了明代文人对于精神自由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