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衣尚可供汤饼,蚤作清凉肯重过
出处:《简巽老》
宋 · 李处权
雨后绿阴无处著,风前黄鸟为谁歌。
天为世乱相逢少,子以诗呜不遇多。
行在故人能健否,瘴江逐客柰愁何。
典衣尚可供汤饼,蚤作清凉肯重过。
天为世乱相逢少,子以诗呜不遇多。
行在故人能健否,瘴江逐客柰愁何。
典衣尚可供汤饼,蚤作清凉肯重过。
拼音版原文
注释
雨后:雨后的。绿阴:树荫。
无处著:无处可停留。
风前:风中的。
黄鸟:黄莺。
天为:因为。
世乱:世间纷乱。
相逢少:相见稀少。
子以:你用。
诗呜:用诗歌表达。
不遇:怀才不遇。
行在:远在他乡。
故人:老朋友。
能健否:身体是否健康。
瘴江:有毒的江水(指贬谪之地)。
逐客:被贬谪的人。
典衣:典当衣物。
供汤饼:换取食物。
蚤作:早早地。
清凉:清爽的心情。
肯重过:愿意再次来。
翻译
雨后树荫无处可停留,风前黄莺为谁而歌唱。因为世间纷乱,人们相见稀少,你用诗歌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
远方的朋友身体是否康健,我被贬瘴江之地,愁苦无法排解。
典当衣物换来的钱只够买些汤饼,早早地我就期待着能再次带来清凉的心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淡远幽静的意境,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与怀旧之情。首句“雨后绿阴无处著”,勾勒出一幅雨后的鲜丽景色,绿树成荫,却找不到可以寄托的所在,这既是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也隐含着诗人内心的孤独感。紧接着,“风前黄鸟为谁歌”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黄莺在微风中歌唱,不知是为何人而鸣,这里的“黄鸟”与“绿阴”形成鲜明对比,更加突出了诗人的寂寞心境。
第三、四句“天为世乱相逢少,子以诗呜不遇多”,则从哲理的高度展开,诗人感叹在纷争混乱的人世间难得相逢,自己通过吟咏诗歌来表达心声,却也难求同道中人的共鸣。这里,“天为”二字蕴含了对命运的无奈,而“子以诗呜”则是诗人对于无法遇见知音的无力感。
最后两句“行在故人能健否,瘴江逐客柰愁何”,诗人的情感达到了高潮。诗人关心远方朋友是否安康,自己漂泊在外,如同瘴江(瘴江,即瘦弱的江水,比喻生活的艰辛)中的一叶孤舟,对于归去之路充满了忧愁。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情感寄托和个人命运的深刻体验,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淡泊明志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