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毫别后应盈尺,岩木居来定几围
出处:《寄淮海惠泽上人》
唐 · 李洞
海涛痕满旧征衣,长忆初程宿翠微。
竹里桥鸣知马过,塔中灯露见鸿飞。
眉毫别后应盈尺,岩木居来定几围。
他日愿师容一榻,煎茶埽地学忘机。
竹里桥鸣知马过,塔中灯露见鸿飞。
眉毫别后应盈尺,岩木居来定几围。
他日愿师容一榻,煎茶埽地学忘机。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海涛痕:海浪留下的痕迹。旧征衣:旧时的行装。
初程:初次旅程。
宿翠微:在翠微山中留宿。
竹里桥:竹林中的小桥。
知马过:听到马匹经过的声音。
塔中灯:塔中的灯光。
见鸿飞:看见大雁飞翔。
眉毫:眉毛。
盈尺:更加浓密。
岩木:山岩间的树木。
几围:粗壮的程度。
他日:将来有一天。
师:您(对老师的尊称)。
容一榻:共处一室。
煎茶埽地:煮茶扫地。
忘机:忘却尘世机心。
翻译
海浪的痕迹沾满了旧时的行装,常常想起初次旅程在翠微山中留宿。竹林中的小桥声声作响,每当有马匹经过,塔中的灯光下可见大雁飞翔。
分别后你的眉毛应更加浓密,住在这山岩间的树木想必也已长粗了许多。
将来希望能与你共处一室,煮茶扫地,学习忘却尘世机心。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洞所作,名为《寄淮海惠泽上人》。从词藻来看,这是一首表达乡愁与友情的诗句。
"海涛痕满旧征衣"一句,描绘了诗人远行时穿着的旧军装上沾染了海洋的咸味和旅行的痕迹,透露出诗人对过往旅途生活的怀念。"长忆初程宿翠微"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最初出发时所经历的风景和夜宿之地的深刻记忆。
"竹里桥鸣知马过"这句,通过桥上传来的马蹄声,勾起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回忆。而"塔中灯露见鸿飞"则描绘了一幅静谧的夜景,塔中的灯光在露水的映照下显得分外清晰,而远处天际还可见到大雁的踪迹。
"眉毫别后应盈尺"表达了诗人对于友人的思念之深,形容自己与朋友分别时的情景。而"岩木居来定几围"则是对隐居生活的描绘,诗人在山林之间寻找一片适宜居住的地方。
"他日愿师容一榻"表达了诗人希望未来能有机会和友人共度时光,而"煎茶埽地学忘机"则是对一种淡泊名利、隐逸生活的向往,通过煎茶这种平凡而细致的动作来寄寓自己超脱世俗纷扰的心境。
整首诗通过对过往经历的回忆和对友人的深情思念,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深厚的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