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及生前见虏亡,放翁易箦愤堂堂
出处:《端嘉杂诗二十首 其四》
宋 · 刘克庄
不及生前见虏亡,放翁易箦愤堂堂。
遥知小陆羞时荐,定告王师入洛阳。
遥知小陆羞时荐,定告王师入洛阳。
注释
不及:来不及。生前:在世时。
见虏亡:看到敌人的灭亡。
放翁:陆游的号。
易箦:临终前更换卧具,表示将死。
愤堂堂:充满愤怒的样子。
遥知:料想。
小陆:陆子遹,陆游的儿子。
羞时荐:感到羞耻,因为曾推荐投降。
定告:一定会告诉。
王师:朝廷军队。
入洛阳:进军洛阳。
翻译
来不及在生前看到敌人的灭亡,陆游临终之际仍满怀愤怒。他料想小陆(陆游的儿子陆子遹)会感到羞耻,因为他曾推荐投降,一定会劝告宋军再次进军洛阳。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刘克庄的作品,属于古典诗词中的七言绝句。从字面上来看,这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与历史感慨交织的诗篇。
“不及生前见虏亡”,这里的“虏”指的是敌国或外患,作者表达了对国家安全和统一的关切,以及对于未能亲眼目睹到敌国灭亡而感到遗憾的情感。这个情感背后,是深厚的爱国主义。
“放翁易箦愤堂堂”,“放翁”指的是作者自己,意指自己年迈体弱,“易箦”则是形容身体虚弱,需要依靠床榻休息。这里流露出一种无力回天、壮志未酬的悲凉情绨。
“遥知小陆羞时荐”,“小陆”可能指的是某位历史人物,小陆在当时被推荐为官,但却感到羞愧,这里透露出了对名誉和贬低的反思,也体现了作者对于士人品格与选择的关注。
最后,“定告王师入洛阳”,这里的“王师”可能指的是某位将领或是皇帝亲征的军队,而“入洛阳”则意味着战争的胜利和国家的安定。作者在此表达了对国家安危的关心,以及期待着英雄人物能够带来转机。
整体而言,这首诗反映出刘克庄作为一位士大夫对于国家命运、个人理想与现实困境之间的矛盾情感。其语言凝练,意蕴深长,充分展现了作者的文学才华和深邃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