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铭太史笔,不替故人恩
出处:《张尧夫寺丞改葬挽词三首 其二》
宋 · 梅尧臣
当时嗟遽殁,二子未能言。
频岁折丹桂,买茔迁陆浑。
重铭太史笔,不替故人恩。
为善有终庆,此焉天意存。
频岁折丹桂,买茔迁陆浑。
重铭太史笔,不替故人恩。
为善有终庆,此焉天意存。
注释
当时:那时。嗟遽:哀叹突然。
殁:去世。
二子:两个孩子。
未能:不能。
频岁:多年。
折丹桂:失去亲人(以丹桂比喻亲人)。
买茔:购买墓地。
迁陆浑:迁移到陆浑山。
重铭:再次刻碑。
太史笔:太史官的名义(古代负责记录历史的人)。
不替:不忘记。
故人恩:旧友的情谊。
为善:行善。
有终庆:善有善报。
天意:天意。
存:寓含。
翻译
那时哀叹他突然离世,两个孩子还不能表达悲伤。多年里多次失去亲人,购买墓地迁移到陆浑山边。
再次用太史的名义刻下碑文,不忘旧友的情谊。
行善之人必有善报,这是天意所寓的希望。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为好友张尧夫寺丞改葬而作的挽词之一。诗中表达了对逝者突然离世的哀悼之情,以及对未能与亡者道别和子女尚幼的遗憾。诗人提到张尧夫多次取得科举佳绩("频岁折丹桂"),为了安葬他,家人迁移了墓地至陆浑。诗人强调了张尧夫生前的好友之谊,他的事迹将由太史铭记,体现了故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和对他善行的认可。最后,诗人认为行善之人终有善报,这是上天的旨意,表达了对亡者的安慰和对生命的哲思。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充满了对故人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