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复迟回犹未去,此心秪为灵泉留
出处:《杂言无锡惠山寺流泉歌》
唐 · 皇甫冉
寺有泉兮泉在山,锵金鸣玉兮长潺潺。
作潭镜兮澄寺内,泛岩花兮到人间。
土膏脉动知春早,隈隩阴深长苔草。
处处萦回石磴喧,朝朝盥漱山僧老。
僧自老,松自新,流活活,无冬春。
任疏凿兮与汲引,若有意兮山中人。
偏依佛界通仙境,明灭玲珑媚林岭。
宛如太室临九潭,讵减天台望三井。
我来结绶未经秋,已厌微官忆旧游。
且复迟回犹未去,此心秪为灵泉留。
作潭镜兮澄寺内,泛岩花兮到人间。
土膏脉动知春早,隈隩阴深长苔草。
处处萦回石磴喧,朝朝盥漱山僧老。
僧自老,松自新,流活活,无冬春。
任疏凿兮与汲引,若有意兮山中人。
偏依佛界通仙境,明灭玲珑媚林岭。
宛如太室临九潭,讵减天台望三井。
我来结绶未经秋,已厌微官忆旧游。
且复迟回犹未去,此心秪为灵泉留。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寺有泉兮泉在山:寺庙中有泉水,它源自山中。锵金鸣玉兮长潺潺:泉水声音清脆,像金属和玉石相碰,长久地流淌。
翻译
寺庙有泉,泉水源自山间,金声玉振,潺潺流淌。泉水如镜,清澈见底,倒映着山岩上的花朵,直入人间。
土壤湿润,生机勃发,预示着春天的到来,幽深角落,青苔丛生。
石阶曲折,泉水声喧闹,每日清晨,老僧以此洗漱。
僧人虽老,松树常新,泉水活泼,四季不断。
任凭人们疏浚挖掘,仿佛山中人有意为之。
寺庙靠近佛界,又通向仙界,光影交错,美不胜收。
这里景色如太室山下的九潭,不逊色于天台山的三井景观。
我尚未度过秋天就来到此地,已厌倦微小官职,怀念旧日游历。
我迟迟不愿离去,只因这灵秀的泉水牵绊着我的心。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幽静的山寺风光图。开篇即以"寺有泉兮泉在山,锵金鸣玉兮长潺潺"勾勒出泉水叮咚,流经山间的动人情景。紧接着,以"作潭镜兮澄寺内,泛岩花兮到人间"表达了泉水在寺中形成清澈如镜的潭面,并且带来了远方的岩花,让人仿佛进入了仙境。
诗中还通过"土膏脉动知春早,隈隊阴深长苔草"捕捉到春意渐浓,自然界生机勃勃的情趣。"处处萦回石磴喧,朝朝盥漱山僧老"则展现了寺中僧人日常的清净生活。
接下来的"僧自老,松自新,流活活, 无冬春"表达了时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和生命力的永恒。"任疏凿兮与汲引,若有意兮山中人"则表现出诗人对山中生活的向往。
"偏依佛界通仙境,明灭玲珑媚林岭"一句,显示了寺庙不仅是佛教修行之地,也是与自然交融、通向仙境的地方。"宛如太室临九潭,讵减天台望三井"则描绘出山寺周围的壮丽景色。
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这片美好风光的不舍和留恋,通过"我来结绶未经秋,已厌微官忆旧游。且复迟回犹未去,此心秪为灵泉留"传递出一种超脱世俗、向往自然之美的心境。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其精致的笔触和深邃的情感,成功地将读者带入了一片宁静而神秘的山寺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