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歧未断归家目,望月空吟出塞诗
出处:《送房元直赴北京》
唐 · 严维
犹道楼兰十万师,书生匹马去何之。
临歧未断归家目,望月空吟出塞诗。
常欲激昂论上策,不应憔悴老明时。
遥知到日逢寒食,彩笔长裾会晋祠。
临歧未断归家目,望月空吟出塞诗。
常欲激昂论上策,不应憔悴老明时。
遥知到日逢寒食,彩笔长裾会晋祠。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犹道:仍然说。楼兰:古代西域国名,这里泛指边疆地区。
十万师:指大量军队。
书生:读书人,这里指诗人自己或友人。
匹马:单独一人。
临歧:面对岔路,比喻处于抉择的关头。
未断:没有断绝。
归家目:回家的视线,此处指思乡之情。
望月:仰望月亮,常有思乡之意。
空吟:徒然吟唱。
常欲:时常想要。
激昂:情绪激动昂扬。
论上策:讨论高明的计策或主张。
不应:不应该。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这里指身心疲惫。
老明时:在政治清明的时代老去。
遥知:预知,料想。
到日:到达的那一天。
逢:遇到。
寒食: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前一天,有禁火、冷食的习俗。
彩笔:喻指文才。
长裾:长袍,代指衣着华丽。
会:相聚。
晋祠:位于中国山西省,这里泛指聚会的地点,可能与晋文化有关。
翻译
人们还在谈论楼兰古国的十万雄师,读书人单枪匹马又能去哪里呢?在岔路口我还没有断绝对家的思念,望着月亮只能空自吟诵出塞的诗篇。
我常常想要慷慨激昂地讨论上等策略,不应该在如此明朗的时代中憔悴老去。
遥想你到达的那天正逢寒食节,到时候定会在晋祠以华美的文采和衣着相聚。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书生踏上归程,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开篇“犹道楼兰十万师”两句,通过对军队壮观的描述,暗示着书生的雄心和抱负,不仅是个人之旅,更承载着国家的期望。
接着,“书生匹马去何之”一句,则直接描绘了诗人送别的情景。书生孤身一人,骑着一匹马,前往远方,带着对知识与才华的追求和探索。
“临歧未断归家目,望月空吟出塞诗。”这里,“临歧”指的是边塞之地,而“归家目”则是书生对于家乡的眷恋。月亮在夜空中洒下银辉,书生心中充满了思念,也激发出了诗意,将边塞的壮丽与孤独融入文字。
“常欲激昂论上策,不应憔悴老明时。”这两句表达了书生的志向和抱负,他渴望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以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同时,诗人也对那些失意的人产生了同情之心,希望他们不要因此而气馁。
“遥知到日逢寒食,彩笔长裾会晋祠。”这两句则描绘了一种节庆的氛围和书生的生活。寒食节是中国古代的一个传统节日,而“彩笔”、“长裾”则指的是书生们在此期间所参与的一些文化活动,例如书法、绘画等。
整首诗通过对送别场景的描写,以及对未来抱负和当前生活状态的反思,展现了古代士子对理想与现实的追求与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