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日承恩谢簪绂,寅宾楼上再寻君
出处:《题云山送萧德葵南归》
明 · 杨士奇
一别桃源四十春,高斋回首思纷纷。
清溪两道通仙谷,翠壁千寻护白云。
少暇焚香时鼓瑟,半酣停酒更论文。
何日承恩谢簪绂,寅宾楼上再寻君。
清溪两道通仙谷,翠壁千寻护白云。
少暇焚香时鼓瑟,半酣停酒更论文。
何日承恩谢簪绂,寅宾楼上再寻君。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杨士奇所作的《题云山送萧德葵南归》。诗人以深情的笔触,描绘了与友人分别后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友情和自然美景的感慨。
首联“一别桃源四十春,高斋回首思纷纷。”开篇即点明了与友人分别的时间之长,以及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怀念。桃源,常被用来象征理想中的美好之地,这里借以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高斋,指高雅的书斋,诗人独自在书斋中回望过去,思绪万千。
颔联“清溪两道通仙谷,翠壁千寻护白云。”转而描写自然景色,清溪蜿蜒,两旁绿树成荫,仿佛通往仙境的门户;翠壁耸立,千层叠嶂,守护着飘渺的白云。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暗喻了诗人对友人离去后的孤独与寂寞。
颈联“少暇焚香时鼓瑟,半酣停酒更论文。”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闲暇之余的生活情趣。焚香静坐,鼓瑟自娱,半醉之时,停下饮酒,继续探讨学问。这一联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知识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希望在未来的某一天能再次相聚,共同探讨学问。
尾联“何日承恩谢簪绂,寅宾楼上再寻君。”表达了诗人对未来重逢的期待。承恩,意为得到君王的恩赐或宠爱;谢簪绂,意为辞官归隐或告别官场。诗人想象着有一天能够辞去官职,回到熟悉的环境,与友人在寅宾楼(可能是指友人居住的地方)再次相会,共叙旧情。
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对自然景色和日常生活场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感以及对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