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焉一枕梦,可见平生心
严车城南路,先闻钟磬音。
道人迎我入,共步重廊深。
瀹盏施净供,冰味杂海沈。
蒲团近宿火,不受尘埃侵。
欲求半日息,簿领勤相寻。
东堂老禅师,枯木尚龙吟。
一转庭前柏,诸方疑至今。
我生晚闻道,所向足崎嵚。
谬传无字印,尝恐力不任。
淮海罢行役,吾人多滞淫。
于焉一枕梦,可见平生心。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清晨诗人前往天宁寺的所见所感,充满了禅意与宁静之美。
首句“残月晓未落,疏星点寒林”描绘了一幅清冷而静谧的画面,残月还未完全落下,稀疏的星星点缀在寒冷的树林之中,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郁氛围。
接着,“严车城南路,先闻钟磬音”描述了诗人驾车经过城南的路上,就已经听到了寺庙中悠扬的钟声和磬音,预示着即将进入一个宁静祥和的世界。
“道人迎我入,共步重廊深”则展现了诗人被一位僧人迎接进入寺庙的情景,两人一同漫步在深邃的长廊中,暗示了内心的平静与对佛法的追求。
“瀹盏施净供,冰味杂海沈”描绘了僧人为诗人准备了清茶和净供,茶水的冰凉与海沈(一种香料)的混合香气,象征着内心的清凉与精神的净化。
“蒲团近宿火,不受尘埃侵”通过描述诗人坐在蒲团旁,靠近温暖的火炉,不受外界尘埃的侵扰,进一步强调了内心的清净与超脱。
“欲求半日息,簿领勤相寻”表达了诗人渴望在繁忙的政务之余,能够获得片刻的宁静与休息,但现实中的事务却总是不断地打扰。
“东堂老禅师,枯木尚龙吟”提到东堂有一位年迈的禅师,即使是在枯木之上,仍然能发出龙吟般的智慧之声,寓意着高深的佛法境界。
“一转庭前柏,诸方疑至今”则以庭前的一棵柏树为例,说明其智慧与力量的影响至今仍被各方所怀疑与推崇,象征着佛法的深远与影响力。
“我生晚闻道,所向足崎嵚”表明诗人虽然晚年开始接触佛法,但所走的道路却充满坎坷与挑战。
“谬传无字印,尝恐力不任”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是否真正理解佛法的疑惑,担心自己的能力不足以承载佛法的深奥。
“淮海罢行役,吾人多滞淫”指出诗人所在的淮海地区,人们往往因各种原因而滞留,无法自由地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解脱。
“于焉一枕梦,可见平生心”最后,诗人表示在这一夜的梦境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自己一生的心愿与追求,表达了对佛法的深切向往与内心深处的平静。
整首诗通过对清晨探访寺庙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佛法的虔诚追求以及内心的平静与超脱,同时也反映了对现实生活的反思与对理想境界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