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髭亡夜剃,遗偈病时书
出处:《哭闲霄上人》
唐 · 周贺
林径西风急,松枝讲钞馀。
冻髭亡夜剃,遗偈病时书。
地燥焚身后,堂空著影初。
吊来频落泪,曾忆到吾庐。
冻髭亡夜剃,遗偈病时书。
地燥焚身后,堂空著影初。
吊来频落泪,曾忆到吾庐。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林径:小路。西风:秋风。
急:强烈。
松枝:松树的枝条。
讲钞:诵读佛经。
馀:剩余。
冻髭:冰凉的胡须。
亡夜:夜晚。
剃:剃须。
遗偈:临终遗言。
病时:生病的时候。
地燥:地面干燥。
焚身后:死后火化。
堂空:厅堂空无一人。
著影初:身影刚刚显现。
吊来:前来凭吊。
频落泪:常常落泪。
曾忆:回忆起。
吾庐:我的住所。
翻译
秋风吹过林间小径,松树枝头仿佛还在讲述经文的残篇。夜晚寒冷,连胡须也忘了剃,病中写下最后的教诲。
死后火化,地上只留下干燥的灰烬,厅堂空荡,只有身影初次显现。
每次凭吊都忍不住流泪,想起曾经造访过我的居所。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凄凉的山林景象和诗人的哀伤情怀。"林径西风急,松枝讲钞馀"写出了秋季西风的萧瑟,以及松枝间传来的古代僧侣削发的故事,给人一种孤寂与超脱世俗的感觉。
"冻髭亡夜剃,遗偈病时书"则透露出诗人对某位高僧或隐者生前苦修、疾病中的留言留偈所怀念。这里的“冻髭”形象强烈,表达了对于逝者的深切怀念。
"地燥焚身后,堂空著影初"一句,通过对比鲜明的手法,突出了生与死、存在与虚无的对照。诗人似乎在感慨生命的脆弱和转瞬即逝。
最后两句"吊来频落泪,曾忆到吾庐"则直接表达了诗人的哀伤之情。他频频流泪,回忆起那位已故的人曾到访过自己的茅屋。这不仅是对逝者的追思,也是对自己孤独生活的一种自我慰藉。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逝者深切的怀念和自己孤寂生活状态的反映。这种哀伤的情绪在唐代诗歌中颇为常见,它不仅表达了个人情感,也折射出当时社会文化的一种精神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