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之不复寐,为子增叹息
出处:《夜凉早起寻李贻季陆庆长所惠诗有作》
宋 · 吕本中
夜长忘阴晴,忽听檐雨滴。
空房闭重门,凉气通枕席。
欣然欲揽被,如觅旧相识。
那知庚伏内,得此睡通夕。
起寻两君诗,令我生气力。
成蹊长桃李,已自除荆棘。
远游得数士,舍此百无益。
挑灯视皮肤,不顾蚊咬赤。
因之不复寐,为子增叹息。
空房闭重门,凉气通枕席。
欣然欲揽被,如觅旧相识。
那知庚伏内,得此睡通夕。
起寻两君诗,令我生气力。
成蹊长桃李,已自除荆棘。
远游得数士,舍此百无益。
挑灯视皮肤,不顾蚊咬赤。
因之不复寐,为子增叹息。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吕本中创作,名为《夜凉早起寻李贻季陆庆长所惠诗有作》。诗中描绘了诗人夜晚难以入眠,听到檐雨滴落,感受到夜间的凉意,内心感到一种宁静与满足。他想要盖上被子,仿佛在寻找老友的温暖。然而,他却意外地发现,这种凉爽的夜晚竟然让他一夜安睡。
诗的后半部分,吕本中开始寻找朋友李贻季和陆庆长所赠的诗,这些诗给予了他精神上的力量和鼓舞。他提到,朋友的诗如同桃李成蹊,不仅美化了环境,还帮助他清除心中的杂草,即烦恼与忧虑。同时,朋友的陪伴使他在旅途中不再孤单,因为没有了朋友,即使拥有其他的一切也毫无意义。
最后,诗人点亮灯火,检查自己的肌肤,不顾蚊虫叮咬带来的不适,继续思考着朋友的诗和他们的友谊。这种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诗歌艺术的热爱,使得诗人无法再次入睡,心中充满了对朋友的感激与怀念。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营造,展现了友情的力量以及文学作品对于个人心灵的滋养作用。吕本中以平实的语言,表达了对朋友的深厚情感和对诗歌的崇高敬意,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友情和文学的深刻理解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