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云长见阶前起,孽火都来海上消
出处:《登太华寺二首》
明 · 张紞
太华嵯峨一望遥,到门犹碍过溪桥。
慈云长见阶前起,孽火都来海上消。
屋近树阴晴亦暗,砚涵竹露夜还潮。
从今剩买游山屐,野客无妨屡见招。
慈云长见阶前起,孽火都来海上消。
屋近树阴晴亦暗,砚涵竹露夜还潮。
从今剩买游山屐,野客无妨屡见招。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张紞的《登太华寺二首(其一)》描绘了诗人远眺太华山的壮丽景象以及在寺中的感受。首句“太华嵯峨一望遥”以夸张的手法写出太华山的高峻巍峨,即使远望也能感受到其雄伟气势。接下来的“到门犹碍过溪桥”则描绘了山路崎岖,过桥需费力的情景。
“慈云长见阶前起”运用了比喻,将寺中升起的云雾比作慈祥的云,暗示了寺庙的宁静与祥和。“孽火都来海上消”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佛法能净化人心,消除烦恼的信仰。屋檐下的树荫时而浓密,时而因天气变化而阴暗,显示出自然与僧寺生活的和谐共处。
“砚涵竹露夜还潮”描绘了夜晚砚池中竹叶上的露水如潮水般涌动,增添了禅意与清幽之感。最后两句“从今剩买游山屐,野客无妨屡见招”表达了诗人决定常来此地游玩,甚至不介意被山野之人频繁邀请,流露出对寺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太华寺的环境和诗人的情感体验,展现了作者对佛教文化的敬仰和对自然山水的亲近,体现了明代文人士大夫的闲适与超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