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争覆池边石,独鹤閒窥竹下厨
藏真借问谁者是,主人高卧何倏然。
自从上书不得志,拂衣归弄五湖烟。
凿泉通径植花竹,结砌诛茅覆短屋。
芙蕖万朵映垂杨,海鸟双飞惊槛鹿。
池中命酒汎渔舠,径里呼童秇杞菊。
风物那堪减辋川,忘机亦自藏愚谷。
别有幽林小洞居,主人于此长读书。
竹深径密来人少,风静丛阴暑气除。
百花争覆池边石,独鹤閒窥竹下厨。
同游半是烟霞客,载酒疑过扬子宅。
谭宜松外麈尾悬,棋爱花间子声落。
箫管林中送晚风,尊醪池上邀新月,纤纤似画远山眉。
荡漾波光自浮没,酒徒余本是高阳,曾结词林侠客场。
家无儋石尊常满,箧有诗篇兴未量。
似闻高会追趋地,短帽轻衣效楚狂。
有时挥麈谭名理,有时拔剑飏风起。
骂坐宁教俗客容,攒眉应为浇磈礧。
胸中感慨不能平,国事仓皇空复尔。
平生不入五侯门,今日为君饮醇醴。
欲颂湘潭渔父歌,主人不是终岩阿。
欲咏南山白石调,时逢尧舜岂蹉跎。
为君挥毫赋长句,百罚莫惜朱颜酡。
昔贤文物俱消尽,今日风流亦永和。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夏日与友人在光禄王公飞云洞畅饮的雅致场景。诗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洞内清幽的环境,以及主人高卧隐逸的生活状态。通过“藏真”、“上书不得志”等词语,透露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凿泉通径植花竹,结砌诛茅覆短屋”,描绘了洞内环境的自然与雅致,泉水潺潺,花木扶疏,竹影斑驳,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宁静氛围。“芙蕖万朵映垂杨,海鸟双飞惊槛鹿”,进一步渲染了洞内生机勃勃的景象,荷花与垂柳相映成趣,海鸟与鹿和谐共处,展现出大自然的和谐之美。
“池中命酒汎渔舠,径里呼童秇杞菊”,描述了宴饮的场景,池边设宴,童子采摘杞菊,主人与宾客在自然之中享受美食与佳酿,体现了生活的闲适与乐趣。“风物那堪减辋川,忘机亦自藏愚谷”,表达了对美好景致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别有幽林小洞居,主人于此长读书”,点明了主人的生活方式,不仅享受自然之乐,更致力于读书学习,追求精神上的富足。“竹深径密来人少,风静丛阴暑气除”,强调了洞内环境的私密与清凉,适合读书与思考。
“百花争覆池边石,独鹤閒窥竹下厨”,通过百花与独鹤的对比,展现了自然界的多样性和和谐共生。“同游半是烟霞客,载酒疑过扬子宅”,说明了参与宴会的多是志趣相投的朋友,共同享受着自然与文化的盛宴。
“谭宜松外麈尾悬,棋爱花间子声落”,描绘了宴会上的雅集活动,松下的麈尾悬挂,花间的棋子落下,增添了宴会的文化气息。“箫管林中送晚风,尊醪池上邀新月”,展现了音乐与美酒的结合,晚风中的箫声与池边的月色相映成趣。
“纤纤似画远山眉,荡漾波光自浮没”,以远山的轮廓比喻宴会上的女子,波光粼粼的水面象征着宴会的欢乐与自由。“酒徒余本是高阳,曾结词林侠客场”,表明了宴会参与者不仅是文人墨客,还有侠客与高士,体现了不同身份的人在此相聚的和谐。
“家无儋石尊常满,箧有诗篇兴未量”,表达了主人虽生活简朴,但内心充满诗情画意,对诗歌创作充满热情。“似闻高会追趋地,短帽轻衣效楚狂”,暗示了主人追求自由与个性解放的精神追求。
“有时挥麈谭名理,有时拔剑飏风起”,展现了主人在宴会上既有深沉的哲思,也有豪放的行为,体现了其多面性与丰富性。“骂坐宁教俗客容,攒眉应为浇磈礧”,表达了主人对于世俗的不屑与对于真正朋友的珍视。
“胸中感慨不能平,国事仓皇空复尔”,流露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无奈。“平生不入五侯门,今日为君饮醇醴”,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当前社会现实的不满。
“欲颂湘潭渔父歌,主人不是终岩阿”,表明了诗人想要歌颂隐逸生活的愿望,但主人并非彻底的隐士。“欲咏南山白石调,时逢尧舜岂蹉跎”,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向往,认为即使在动荡的时代,也应保持内心的平静与追求。
“为君挥毫赋长句,百罚莫惜朱颜酡”,表达了诗人愿意为这次聚会留下美好的回忆,即使醉酒也不在乎。“昔贤文物俱消尽,今日风流亦永和”,感叹过去文人的才华与风范已逝去,但今日的聚会依然充满了文化与艺术的氛围。
整首诗通过对夏日宴饮场景的描绘,展现了主人与宾客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对自然、文化和隐逸生活的热爱与追求。同时,诗中也蕴含了对个人命运、国家前途以及理想社会的思考与感慨,体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深刻的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