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沧浪笛,随风和棹歌
出处:《雨后泊剑潭作》
清 · 林占梅
雨晴添霁色,天气又晴和。
桥岸垂疏柳,溪沙养绿䔋。
半林鸦背日,十里鸭头波。
何处沧浪笛,随风和棹歌。
桥岸垂疏柳,溪沙养绿䔋。
半林鸦背日,十里鸭头波。
何处沧浪笛,随风和棹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雨后初晴的自然景色,充满了宁静与和谐之美。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雨后天色的变化,以及桥、岸、柳、沙、林、鸭等自然景物的生动画面。
首句“雨晴添霁色”,点明了雨后的景象,天空呈现出清新明亮的颜色,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天气又晴和”则进一步强调了雨后天气的宜人,为后续的描写奠定了基调。
接下来,“桥岸垂疏柳,溪沙养绿䔋”两句,通过桥、岸、柳、沙、绿䔋等元素,构建了一幅静谧而富有生机的画面。垂柳轻拂,溪沙滋养着绿䔋,展现了自然界中生命的活力与和谐共生的关系。
“半林鸦背日,十里鸭头波”则将视角转向了林间与水面,鸦背日的场景营造出一种动态美,而十里鸭头波则描绘了广阔水面上鸭群戏水的生动情景,两者相映成趣,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和动感。
最后,“何处沧浪笛,随风和棹歌”两句,以笛声和棹歌声作为收尾,不仅丰富了诗歌的意境,也赋予了作品一种悠远、空灵的韵味。笛声与棹歌似乎来自远方,随着微风飘来,与自然界的和谐之声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雨后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赞美,同时也传达出一种宁静致远、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