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夕见乔木,乡关在伐柯
出处:《归至郢中》
唐 · 孟浩然
远游经海峤,返棹归山阿。
日夕见乔木,乡关在伐柯。
愁随江路尽,喜入郢门多。
左右看桑土,依然即匪他。
日夕见乔木,乡关在伐柯。
愁随江路尽,喜入郢门多。
左右看桑土,依然即匪他。
注释
远游:长途旅行。海峤:海边的高山。
返棹:驾船返回。
山阿:山中高地。
乔木:高大的树木。
乡关:故乡。
伐柯:砍柴。
愁随:忧愁伴随。
郢门:古代楚国的都城郢都。
多:增多,此处指接近。
左右:周围。
桑土:桑田。
依然:依旧。
匪他:并非别处,即此地。
翻译
我曾远游经过海边的高山,现在驾船返回山中的家园。日暮时分,我看见高大的树木,故乡就在那砍柴的地方。
忧愁随着江水一路消散,喜悦涌上心头,因为离郢都越来越近。
环顾左右,熟悉的桑田依旧,这里就是我的家。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远游归来的情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归乡之愁与喜悦交织的情感。首句“远游经海峤,返棹归山阿”中,“海峤”通常指高峻的山峰,这里可能是诗人旅途中的所见之地,通过“返棹”一词,可以想象到诗人的船只调转方向,开始了归程。“归山阿”则表明诗人心向往归的山乡。
接着,“日夕见乔木,乡关在伐柯”中,“乔木”指高大的树木,“伐柯”则是砍伐树枝的样子,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归途中的景象,以及对家乡渐近的感受。这里的“日夕”可能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归家的迫切。
第三句“愁随江路尽,喜入郢门多”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绪,“愁随江路尽”说明虽然旅途中的愁绪随着河道的结束而逐渐消散,但同时也带有一丝离别之苦。而“喜入郢门多”则显示出归乡时的喜悦,尤其是能够重新踏入故土所感受到的欢愉。
最后两句“左右看桑土,依然即匪他”则充满了对家乡的深情,“左右看桑土”中的“桑土”特指故乡的田野,这里“左右看”表达了一种细腻而深长的眷恋。而“依然即匪他”则透露出诗人对于家乡变化不大的安心感受,尽管外界可能有许多改变,但在诗人眼中,家乡的那片桑土依旧是熟悉和温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