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边楼枕海,郭里树侵湖
出处:《送任郎中出守明州》
唐 · 岑参
罢起郎官草,初封刺史符。
城边楼枕海,郭里树侵湖。
郡政傍连楚,朝恩独借吴。
观涛秋正好,莫不上姑苏。
城边楼枕海,郭里树侵湖。
郡政傍连楚,朝恩独借吴。
观涛秋正好,莫不上姑苏。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罢起:辞去,停止。郎官:古代官职名,这里泛指文职官员。
草:起草,制定文书。
初封:初次被封赏。
刺史符:刺史的委任状,古代刺史的任命凭证。
城边:城墙的边缘。
楼:城楼。
枕海:靠近大海,形容地理位置。
郭里:城郭之内,指城内或城郊。
树侵湖:树木延伸到湖中。
郡政:郡级地方的政务。
傍连楚:与楚地相邻,楚是古代的一个大国,此指地理接壤。
朝恩:朝廷的恩惠。
独借吴:独自被授予管理吴地的权力,吴也是古代的一个地区。
观涛:观看浪潮,特指观钱塘江大潮。
秋正好:秋季正是最佳时节。
莫不上:不要不,一定要。
姑苏:地名,这里指姑苏台,位于今江苏省苏州市,古代著名景点,适合观潮。
翻译
辞去郎官起草文书的职责,初次接到担任刺史的任命状。城楼紧挨着海边矗立,城外的树木延伸到湖面。
郡中的政务与楚地相邻,朝廷的恩泽让我独自管理吴地。
观赏钱塘江潮秋日正适宜,千万不要错过登上姑苏台的机会。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离开京城,赴任明州的场景。开篇“罢起郎官草,初封刺史符”表明官员即将离开朝廷,准备就绪,接受新职务的任命。"城边楼枕海,郭里树侵湖"则是对出发地点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开阔的自然景观。
紧接着,“郡政傍连楚,朝恩独借吴”表明官员即将到达的地方与楚地接壤,而他的政治才能和朝廷恩泽却专属于江苏一带。最后,“观涛秋正好,莫不上姑苏”则是诗人对这位官员赴任路上的美好祝愿,希望他在秋天的好时节能够顺利到达姑苏(今 苏州)。
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辽阔,不仅展现了出行的壮丽景象,也寄寓了对赴任官员的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