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湿厨烟重,泥浑井汲腥
出处:《梅雨连日五首 其二》
宋末元初 · 方回
草树加蒙密,波涛计渺冥。
似宜穿野屩,直与眺江亭。
薪湿厨烟重,泥浑井汲腥。
虚堂坐昏黑,时见一流萤。
似宜穿野屩,直与眺江亭。
薪湿厨烟重,泥浑井汲腥。
虚堂坐昏黑,时见一流萤。
注释
草树:茂盛的草木。加蒙:隐蔽。
密:密集。
波涛:大浪。
渺冥:深不可测。
似宜:似乎适宜。
穿:穿著。
野屩:野外草鞋。
眺江亭:江边眺望的亭子。
薪湿:湿柴。
厨烟:厨房炊烟。
重:浓重。
井汲:打井取水。
腥:有腥味。
虚堂:空荡的厅堂。
坐昏黑:天色昏暗。
一流萤:一只萤火虫。
翻译
草木茂盛且隐蔽,波涛浩渺深不可测。似乎适合穿着野外草鞋,直接去眺望江边的亭子。
柴火潮湿厨房烟雾浓重,打井取水泥土混浊带着腥味。
空荡的厅堂已暗下来,偶尔能见到一只萤火虫飞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夏季梅雨时节的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个静谧而又略带忧郁的氛围。
"草树加蒙密,波涛计渺冥"两句,刻画出草木被连绵细雨浸润后的景象,树叶与草丛间的空隙都被湿气填满,而远处的水波则显得深不可测。
接下来的"似宜穿野屩,直与眺江亭"两句,诗人似乎在建议或者描写自己穿行于湿漉漉的野地,直至那远处隐约可见的江边小亭。这里的“屩”字用得极妙,既形象又带有一丝幽默。
"薪湿厨烟重,泥浑井汲腥"两句,则转向了家居生活的景象。在梅雨季节,柴火难以干燥,厨房里的烟雾因此变得异常浓重。同时,由于连绵的雨水,使得井水变得混浊,不易取用。
最后,"虚堂坐昏黑,时见一流萤"两句,描写了诗人独坐在空旷幽暗的厅堂中,只有偶尔飞过的一两只萤火虫打破了周围的静谧与黑暗。这里的“虚堂”不仅形容空间,也反映出诗人的内心世界。
整首诗通过对梅雨季节的细腻描写,表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环境的深刻感悟,以及在这种氛围中所产生的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