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我杖藜寻旧隐,闻君琴剑蜕空山
出处:《挽知宫王月谷三章 其一》
宋 · 白玉蟾
去年五月扣松关,方与先生一解颜。
今我杖藜寻旧隐,闻君琴剑蜕空山。
交朋满眼今无几,羁旅伤心为一潸。
自叹洞前东去水,不若逝者若为还。
今我杖藜寻旧隐,闻君琴剑蜕空山。
交朋满眼今无几,羁旅伤心为一潸。
自叹洞前东去水,不若逝者若为还。
注释
扣松关:离开松关。先生:指诗人尊敬的人。
杖藜:藜杖,古代常用的步行工具。
旧隐:过去的隐居处。
琴剑蜕空山:弃置琴剑,归隐山林。
羁旅:旅居他乡。
逝者:去世的人。
翻译
去年五月我曾离开松关,那时才初次见到先生展露笑容。如今我拄着藜杖寻找旧日的隐居之地,听说你已在空山中弃剑丢琴,归隐生活。
昔日的朋友如今所剩无几,漂泊在外的我因思念而心生悲伤。
我感叹洞前那向东流逝的流水,不如那些离世之人还能重归故土。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白玉蟾的作品,名为《挽知宫王月谷三章(其一)》。诗人通过此作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逝去时光的感慨。
"去年五月扣松关,方与先生一解颜" 这两句设定了一个具体的时间背景,即去年五月,当时诗人与朋友在松关相聚,一同解开心中的郁结。这里的“扣松关”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地点,而“方与先生一解颜”则表明了那次会面让双方的心情都得到了释放。
"今我杖藜寻旧隐,闻君琴剑蜕空山" 这两句描绘了现在的情景。诗人手持拐杖,步履蹒跚地寻找着过去的隐居之所,同时听到朋友的琴声和剑气似乎融入了空旷的山林。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写,也反映出了诗人的孤寂与怀念。
"交朋满眼今无几,羁旅伤心为一潸"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友谊的珍视和现实的无奈。朋友如同满目所见的美好事物,现在却不复存在,这种对比让诗人的内心充满哀伤,一时之间涌出泪水。
"自叹洞前东去水,不若逝者若为还"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自己生命流逝的感慨。面对着洞前的流水,诗人感叹自己随时间向东方流失,与过去相比,更显得无力回天。这不仅是对自然界中水流不息的写照,也是对个人生命不可逆转的深刻体悟。
整首诗通过对友情和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实与过去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