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寺宿时魂梦冷,海门吟处水云秋
出处:《送致仕沈彬郎中游茅山》
唐 · 李中
挂却朝冠披鹤氅,羽人相伴恣遨游。
忽因风月思茅岭,便挈琴樽上叶舟。
野寺宿时魂梦冷,海门吟处水云秋。
华阳洞府年光永,莫向仙乡拟驻留。
忽因风月思茅岭,便挈琴樽上叶舟。
野寺宿时魂梦冷,海门吟处水云秋。
华阳洞府年光永,莫向仙乡拟驻留。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挂却:脱下。朝冠:朝服。
鹤氅:仙人常穿的长袍。
羽人:指仙人或有翅膀的人。
恣遨游:任意游览。
忽因:突然因为。
茅岭:某个具体的山岭。
琴樽:携带琴和酒杯。
叶舟:用树叶做成的小船。
野寺:野外的寺庙。
宿时:过夜的时候。
魂梦冷:梦中感到寒冷。
海门:海边。
华阳洞府:传说中的仙人洞府。
年光永:岁月长久。
仙乡:仙境。
拟驻留:打算停留。
翻译
脱下朝服换上鹤氅衣,羽仙相伴任我随意游历。忽然因风月美景忆起茅岭,提琴盛酒乘叶舟前往。
在野外寺庙过夜,梦中寒意透骨,海边吟诗处,水天一色秋意浓。
华阳洞府岁月悠长,切勿在仙境停留太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辞去世俗的荣耀,披上道家服饰,与羽人(道教中指得道之人)一同漫游于自然之中的场景。诗人通过这样的设定表达了对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境界的向往。
“挂却朝冠披鹤氅,羽人相伴恣遨游。”开篇即以强烈的画面感展现出主角色的转变,从官员到道士,再与同道之人一同无拘无束地漫步于自然之间。
“忽因风月思茅岭,便挈琴樽上叶舟。”这两句表明诗人在某个偶然的机会下,因感受到了风和月的美好,引发了对茅山(道教名山)的向往,随即拿起琴和酒具上了船,准备启程。
“野寺宿时魂梦冷,海门吟处水云秋。”诗人在荒凉的寺庙中过夜,心灵与梦境都显得格外清冷;而在海边的关口吟诵诗歌,那里充满了淡淡的秋意。
“华阳洞府年光永,莫向仙乡拟驻留。”最后两句则表达了一种超脱时间和空间的愿望,希望能够永远地居住在那神秘而美好的地方,不再考虑回到凡尘世界。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对于道家哲学的向往,以及对超脱世俗、达到心灵自由状态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