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馀不学衣襟润,卧久应便枕簟凉
出处:《竹西书舍为徐必明赋》
明 · 刘泰
藏修新构竹西房,锦轴牙签粲满床。
翡翠归时翻夕照,凤凰鸣处向朝阳。
诵馀不学衣襟润,卧久应便枕簟凉。
分付家僮频简点,莫教春笋过东墙。
翡翠归时翻夕照,凤凰鸣处向朝阳。
诵馀不学衣襟润,卧久应便枕簟凉。
分付家僮频简点,莫教春笋过东墙。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位于竹林之中的书房,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氛围与自然之美。诗人刘泰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书房内丰富的藏书与和谐的自然景象。
首联“藏修新构竹西房,锦轴牙签粲满床”,开篇即点明了书房的位置与装饰。竹西房,既隐喻了书房的清幽雅致,也暗示了其与自然的紧密联系。锦轴与牙签,分别代表了珍贵的卷轴与精致的书签,满床的藏书不仅丰富多样,更显主人的学识与品味。
颔联“翡翠归时翻夕照,凤凰鸣处向朝阳”,通过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书房内外的自然景观。翡翠归时,夕阳映照,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富有诗意的氛围;凤凰鸣处,朝阳初升,则象征着生机与希望。这两句不仅展现了时间的流转,也寓意着知识与智慧如同自然界的美好,不断生长与传播。
颈联“诵馀不学衣襟润,卧久应便枕簟凉”,进一步展示了书房的实用与舒适。诵读之余,衣物虽未沾湿,却仿佛浸润了知识的甘露;长时间静卧,枕席已感清凉,暗示了书房不仅是学习之地,也是心灵得以休憩的所在。这里体现了读书人对知识的渴望与对生活的享受之间的和谐统一。
尾联“分付家僮频简点,莫教春笋过东墙”,则表达了主人对书房管理的细心与对知识传承的重视。吩咐家仆定期检查书籍,确保每一本珍贵的藏书都能妥善保存,防止春笋(可能暗指新生事物或知识)因疏忽而被遗忘或流失。这一细节体现了主人对知识的珍视与对未来学者的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不仅展现了竹西书舍的美丽与宁静,更传达了对知识的热爱与追求,以及对文化传承的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