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窃比于古人,不能无愧情全文

窃比于古人,不能无愧情

出处:《高竹八首 其一
宋 · 邵雍
高竹百馀挺,固知为予生。
忽忽有所得,时时闲绕行。
自信或未至,自知或未明。
窃比于古人,不能无愧情

翻译

高高的竹林有一百多棵,它们的存在仿佛专门为我而生。
我突然间领悟到了什么,常常悠闲地在竹林中漫步。
我或许还未达到那种境界,对自己的理解也可能还不够清晰。
我私下把自己比作古人,心中不禁涌起惭愧之情。

注释

高:形容词,指竹子的高度。
固:副词,表示确定无疑。
予:代词,我。
生:名词,存在,生长。
忽忽:形容词,形容心情恍惚或突然。
得:动词,获得,领悟。
闲:形容词,空闲,悠闲。
自信:动词短语,对自己有信心。
未至:动词短语,还未达到。
自知:动词短语,自我认知。
明:形容词,清晰,明白。
窃:谦辞,私自,私下。
古人:历史上的贤人或榜样。
愧情:名词,惭愧的情感。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邵雍的《高竹八首(其一)》,描绘了诗人对高竹的独特感受。首句“高竹百馀挺”形象地写出竹子的挺拔高洁,仿佛在暗示诗人的品性追求。接下来,“固知为予生”表达了诗人认为这些高竹仿佛是为了他的存在而生长,寓意人与自然的契合。

“忽忽有所得”传达出诗人漫步竹林时,内心忽然领悟到某种道理或心境,但并未明确指出是什么。这种“得”,可能是对生活的感悟,也可能是对人生哲理的顿悟。“时时闲绕行”则描绘了诗人时常在竹林中漫步,享受这份宁静和自我反思。

“自信或未至,自知或未明”两句,诗人坦诚自己对于某些事物的理解尚有不足,对自己的认知也感到模糊,流露出谦逊和自我省察的态度。最后,“窃比于古人,不能无愧情”表达了诗人将自己与古代贤者相比较,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心中充满了敬仰和自省的愧疚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写高竹,寓言式地表达了诗人对个人修养的追求以及对知识和智慧的渴望,展现了诗人谦虚内省的人格特质。

诗句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