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正兰已有馀馨,人胜同簪出画屏
出处:《己巳元日作》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贺正兰已有馀馨,人胜同簪出画屏。
左氏二娇初共织,刘殷七孺未分经。
林中细草冰含绿,屋外寒山雪半青。
沙路盘回疏竹里,何人知有子云亭。
左氏二娇初共织,刘殷七孺未分经。
林中细草冰含绿,屋外寒山雪半青。
沙路盘回疏竹里,何人知有子云亭。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元日时节的自然美景与人文活动,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季节特色。
首联“贺正兰已有馀馨,人胜同簪出画屏”以兰花的香气和人们佩戴的胜花(一种节日装饰品)作为开篇,营造出节日的喜庆氛围。兰花的香气飘散在空气中,如同一幅精美的画卷展开,增添了节日的视觉美感。
颔联“左氏二娇初共织,刘殷七孺未分经”运用典故,将女子织布的场景与古代学者的故事相联系,既展现了女性的勤劳智慧,也体现了对知识与文化的尊重。左氏二娇可能指的是《左传》中的两位女性人物,而刘殷七孺则可能与《汉书》中的学者刘向有关,这里通过“未分经”暗示了知识的传承与学习的开始。
颈联“林中细草冰含绿,屋外寒山雪半青”描绘了一幅冬日山林的景象。细草在冰雪覆盖下仍显现出一抹绿色,寒山在雪的装点下呈现出半青半白的色彩,生动地展现了冬日的生机与静谧之美。
尾联“沙路盘回疏竹里,何人知有子云亭”将视线转向一条蜿蜒曲折的沙路,穿过稀疏的竹林,最终引出一个隐匿于自然之中的子云亭。子云亭可能是指西汉文学家扬雄的别称,这里通过“何人知有”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文化传承的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元日时节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活动,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和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