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远恨无书付雁,浇愁难倚酒盈瓢
出处:《九日焦山登高同公渚作寄君适庐山》
清末近现代初 · 陈曾寿
穿上烟萝拾堕樵,连江寒籁起萧萧。
已先霜木惊摇落,暂狎风鹰共泬寥。
寄远恨无书付雁,浇愁难倚酒盈瓢。
断崖何与人间世,溅蚀潮痕永不销。
已先霜木惊摇落,暂狎风鹰共泬寥。
寄远恨无书付雁,浇愁难倚酒盈瓢。
断崖何与人间世,溅蚀潮痕永不销。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高望远的情景,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深沉的情感和对远方的思念。首联“穿上烟萝拾堕樵,连江寒籁起萧萧”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登山时的环境,烟雾缭绕的山林,落叶的声音在寂静的江面上回荡,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幽静的氛围。
颔联“已先霜木惊摇落,暂狎风鹰共泬寥”进一步描绘了秋日的景色,霜木在秋风中摇曳,似乎在诉说着季节的更替,与风中的鹰共同翱翔于广阔的天空,展现出大自然的壮丽与生命的活力。
颈联“寄远恨无书付雁,浇愁难倚酒盈瓢”则转入情感层面,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愁与思念。无法通过书信寄托远方的思念,借酒浇愁也难以排解心中的苦闷,流露出一种深深的孤独与无奈。
尾联“断崖何与人间世,溅蚀潮痕永不销”以断崖为喻,暗示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疏离感,潮水的痕迹虽会随着时间流逝而消失,但断崖的存在却永恒不变,象征着诗人对某种恒久不变事物的向往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内心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