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闻说多营建,盛典千年复见今
出处:《秋日感怀八首》
明 · 孙承恩
长安闻说多营建,盛典千年复见今。
已是遐方徵杞梓,更传绝域采瑶琳。
群公爵赏行将及,四海供输恐不任。
牢落江村秋色晚,不能无动杞人心。
已是遐方徵杞梓,更传绝域采瑶琳。
群公爵赏行将及,四海供输恐不任。
牢落江村秋色晚,不能无动杞人心。
鉴赏
这首诗名为《秋日感怀八首(其五)》,是明代诗人孙承恩所作。诗中描绘了长安城的繁荣景象与国家的盛大庆典,同时流露出对远方资源的征调和对全国物资供应的压力之感。诗的开头“长安闻说多营建,盛典千年复见今”点明了长安作为古代都城的繁华与历史的延续,通过“盛典”二字,展现了国家在特定时刻的隆重仪式。
接着,“已是遐方徵杞梓,更传绝域采瑶琳”两句,进一步描述了国家为了筹备盛典而广泛征调各地珍贵资源的情景,无论是遥远的地方还是极远的地域,都需贡献出最优质的材料。这种大规模的资源调动,体现了国家的强大组织能力和对庆典的重视。
“群公爵赏行将及,四海供输恐不任”则表达了对庆典即将举行时,全国物资供应可能面临的巨大压力的担忧。群公指的是朝廷的高官,他们即将获得的赏赐预示着庆典的临近,同时也暗示了为满足庆典需求,全国的物资供应系统正承受着前所未有的考验。
最后,“牢落江村秋色晚,不能无动杞人心”以江边村落的秋色晚景收尾,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郁的氛围。这里的“杞人”借用了典故,比喻那些对国家大事忧心忡忡的人,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盛事背后潜在问题的忧虑,以及对人民生活状态的关切。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古代社会在重大庆典前的准备与筹备工作,以及这一过程中所蕴含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层面的复杂性,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大事的深思熟虑和对民众福祉的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