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有倦游客,虚名厌驰奔
出处:《和韩秋怀十一首 其八》
宋 · 王十朋
贤关蔼多士,头角争轩轩。
中有倦游客,虚名厌驰奔。
学为忠与孝,思践阳城言。
高秋赋归去,戏舞庭闱前。
东园柿栗熟,采摘供盘餐。
兄弟各赋诗,集作棣萼编。
甲乙二孺子,日诵言半千。
学语三岁时,笑味生甜酸。
欣然动我怀,长夜不成眠。
归来有此乐,亦可终残年。
中有倦游客,虚名厌驰奔。
学为忠与孝,思践阳城言。
高秋赋归去,戏舞庭闱前。
东园柿栗熟,采摘供盘餐。
兄弟各赋诗,集作棣萼编。
甲乙二孺子,日诵言半千。
学语三岁时,笑味生甜酸。
欣然动我怀,长夜不成眠。
归来有此乐,亦可终残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渴望回归家庭生活的学者形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他与家人团聚的温馨场景。诗人以“贤关蔼多士,头角争轩轩”开篇,暗喻这位学者在学术界的地位与成就,同时引出他内心深处对平凡生活的向往。
接着,“中有倦游客,虚名厌驰奔”,诗人巧妙地将学者比作疲倦的旅人,对虚名和奔波感到厌倦,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渴望。随后,“学为忠与孝,思践阳城言”点明了学者的价值追求,即忠诚与孝顺,以及实践儒家思想中的道德准则。
“高秋赋归去,戏舞庭闱前”描绘了学者在秋高气爽之时,决定辞官归隐,与家人共度欢乐时光的画面。他不仅在庭院中与家人嬉戏舞蹈,还享受着家中的果实,如东园的柿栗,作为日常饮食的一部分。
“兄弟各赋诗,集作棣萼编”则展示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与情感交流,兄弟们共同创作诗歌,集合成册,成为家族记忆的一部分。这不仅体现了家庭的凝聚力,也反映了诗人对家族传承的重视。
最后,“甲乙二孺子,日诵言半千。学语三岁时,笑味生甜酸”描绘了孩子们的学习情景,他们从三岁起就开始诵读经典,笑声中充满了学习的乐趣与甜蜜。这一段既表现了教育的重要性,也体现了家庭生活的幸福与满足。
“欣然动我怀,长夜不成眠”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家庭生活的向往与感动,即使夜晚也无法抑制内心的激动,难以入眠。而“归来有此乐,亦可终残年”则是对这种生活状态的肯定,希望能够永远保持这样的快乐与安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细节描绘了一个学者在功成名就之后,选择回归家庭生活的温馨场景,展现了家庭的温暖、亲情的珍贵以及对简单生活的向往,是一首充满人文关怀与情感深度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