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日经行不见梅,竹篱茅屋漫徘徊
出处:《自京口至建康一路不见梅花慨然有作》
宋 · 吴芾
尽日经行不见梅,竹篱茅屋漫徘徊。
无时得遣愁怀去,有底能教诗思来。
遥想故园应好在,不知今岁为谁开。
何时花下还如旧,一笑相看把酒杯。
无时得遣愁怀去,有底能教诗思来。
遥想故园应好在,不知今岁为谁开。
何时花下还如旧,一笑相看把酒杯。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尽日:整天。经行:走过。
梅:梅花。
竹篱茅屋:简陋的竹篱笆和茅草屋。
漫:随意地。
徘徊:来回走动。
无时:没有时刻。
遣:驱散。
愁怀:忧愁的心情。
去:离开。
有底:有什么。
教:使。
诗思:诗兴。
遥想:遥望想象。
故园:故乡。
应:应当。
好在:依然美好。
今岁:今年。
为谁:为了谁。
何时:什么时候。
花下:花丛中。
还如旧:像以前一样。
一笑:微笑。
相看:相互看着。
把酒杯:举杯共饮。
翻译
整天走过却看不见梅花,竹篱茅屋间我独自徘徊。没有时刻能驱散我的忧愁,有什么能激发我的诗情呢?
遥想故乡应当依旧美好,不知今年为谁绽放花朵。
何时能再次在花下重逢,举杯欢笑一如往昔。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淡淡的乡愁和对美好事物的渴望。诗人在旅途中寻觅梅花却不得见,反映了他内心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期待。在茅屋竹篱间徘徊,流露出一种闲适自得的情怀。"无时得遣愁怀去,有底能教诗思来"两句表达了诗人希望通过写诗来抒发自己的忧虑和思绪,但却又找不到合适的方式。
"遥想故园应好在,不知今岁为谁开"则是对远方家园的怀念,以及对于时光易逝、物是人非的一种感慨。诗人不知道那熟悉的地方如今是否依旧美丽,是否还属于自己。
最后两句"何时花下还如旧,一笑相看把酒杯"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希望能够重返那个时代,与知己共饮低语的愿望。整首诗通过对梅花的寻觅,抒发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向往和个人情感的流露,是一首充满乡愁与怀旧之情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