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斧空无柯,内圜而枘方
出处:《哀三哀》
清 · 朱嘉徵
吾生已足厌,死者未云亡。
徐君墓宿草,心许与剑长。
初从凤林游,十九二十强。
岳岳青云器,烂烂列星行。
时危薄文术,昴毕始启疆。
草疏辄痛哭,持身以大纲。
朝廷正渴贤,私门多禁当。
有斧空无柯,内圜而枘方。
上书同时刖,荆玉夜精光。
声价走璠玙,所宝非世良。
入洛岂君意,饥驱自旁皇。
五十始释褐,因之白玉堂。
云中双飞鹤,游止必相将。
一鹤凌霄汉,一鹤淹故乡。
霄汉忽垂翅,颇令存者伤。
徐君墓宿草,心许与剑长。
初从凤林游,十九二十强。
岳岳青云器,烂烂列星行。
时危薄文术,昴毕始启疆。
草疏辄痛哭,持身以大纲。
朝廷正渴贤,私门多禁当。
有斧空无柯,内圜而枘方。
上书同时刖,荆玉夜精光。
声价走璠玙,所宝非世良。
入洛岂君意,饥驱自旁皇。
五十始释褐,因之白玉堂。
云中双飞鹤,游止必相将。
一鹤凌霄汉,一鹤淹故乡。
霄汉忽垂翅,颇令存者伤。
鉴赏
这首清代朱嘉徵的《哀三哀(其一)》表达了诗人对逝去友人的深深怀念和对其才华的赞赏。首句“吾生已足厌,死者未云亡”流露出对生命的感慨和对亡者的思念,暗示了对逝者精神永存的理解。接着,诗人回忆与徐君共游的时光,赞美其才情出众,如同青云之器、列星之星辰。
在时局动荡中,徐君虽有经世之才,却因现实困境无法施展,只能通过草疏表达悲愤,坚持原则。“朝廷正渴贤”一句揭示出社会对贤才的渴望,而徐君却遭遇阻碍,处境艰难。“有斧空无柯,内圜而枘方”形象地描绘了他境遇的困顿,才华无法匹配现实的无奈。
诗人感叹徐君被迫离开京城,他的志向并未得到实现,反而在饥饿中流浪。“五十始释褐,因之白玉堂”象征着徐君晚年才得以进入仕途,但此时已非初衷。最后,诗人以鹤为喻,表达对徐君生死离别的哀伤,以及对徐君留在故乡的遗憾。
整首诗情感深沉,通过对徐君生平的回顾和对其命运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故友的深情悼念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