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明通终可藉,濂溪夫子是神医
出处:《病眼》
明 · 庄昶
天嗔白眼陈参政,我辈山中白眼谁。
世事相乘难两得,先生内照恐无亏。
残书汉楚灯前垒,草阁江山雾里诗。
一点明通终可藉,濂溪夫子是神医。
世事相乘难两得,先生内照恐无亏。
残书汉楚灯前垒,草阁江山雾里诗。
一点明通终可藉,濂溪夫子是神医。
鉴赏
这首诗《病眼(其一)》由明代诗人庄昶所作,通过诗中的意象与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身病眼的感慨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首联“天嗔白眼陈参政,我辈山中白眼谁”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诗人眼中世界的不公与无奈。将自己比作“陈参政”,暗示自己的身份与地位,同时以“白眼”形容对世事的冷漠与不屑,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自我独立人格的坚持。
颔联“世事相乘难两得,先生内照恐无亏”进一步深化了这种矛盾与挣扎。诗人认识到在复杂多变的世事面前,追求理想与保持内心纯净难以兼得,但仍然坚信内心的坚守不会有所损失,体现了诗人对道德与理想的执着追求。
颈联“残书汉楚灯前垒,草阁江山雾里诗”则转向对个人生活的描述,通过“残书”、“灯前”、“草阁”、“雾里诗”等意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忧郁的氛围,展现了诗人面对病眼时内心的孤独与思考,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
尾联“一点明通终可藉,濂溪夫子是神医”以“一点明通”比喻诗人的智慧与洞察力,表达了即使身处困境,仍能借助智慧找到出路的决心。将朱熹(濂溪夫子)视为精神导师,寓意着在人生的道路上,智慧与知识如同良医一般,能够指引方向,治愈心灵的创伤。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与内心世界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社会、自然以及自我认知的深刻思考,以及在逆境中寻求光明与希望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