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潮落海门出,洞口云深月户关
出处:《题鼓山》
宋 · 郑江
携檄来游石鼓山,岛洲疑望有无间。
大江潮落海门出,洞口云深月户关。
名揭君谟椽笔健,诗留子直翠珉斑。
古灵更有碑三字,屴崱须登莫倦还。
大江潮落海门出,洞口云深月户关。
名揭君谟椽笔健,诗留子直翠珉斑。
古灵更有碑三字,屴崱须登莫倦还。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携檄:携带公文。石鼓山:地名,可能指具体山峰。
岛洲:岛屿和洲渚。
有无间:隐约可见。
潮落:潮水退去。
海门:江口或海边的门户。
月户关:月光照亮的洞口。
君谟:人名,可能是书法家。
椽笔:长而直的毛笔。
子直:人名,可能是诗人。
翠珉:青翠的石头。
碑三字:三字碑文。
屴崱:形容山势崎岖。
倦还:疲倦后返回。
翻译
带着公文来游览石鼓山,岛屿洲渚似乎在远方若隐若现。大江潮水退去,露出海门,洞口云雾缭绕,月光似被门户阻隔。
你的名字刻在君谟的笔下,字迹刚劲有力,诗篇由子直留下,青翠的石头上斑驳可见。
古老的灵验之地还有三字碑文,崎岖的山路,一定要攀登上去,不要感到疲倦才返回。
鉴赏
这首宋代诗人郑江的《题鼓山》描绘了游历石鼓山的所见所感。首句“携檄来游石鼓山”交代了诗人因公事而游历此地,暗示旅途并非纯粹游玩,而是带有公务性质。接下来的“岛洲疑望有无间”描绘了山势起伏,岛屿洲渚在视线中若隐若现,增添了神秘与探索的意味。
“大江潮落海门出,洞口云深月户关”两句,通过描绘江潮退去后的壮观景象和洞口云雾缭绕、月色朦胧的环境,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诗人运用比喻,将洞口比作月门,形象生动。
“名揭君谟椽笔健,诗留子直翠珉斑”赞美了石鼓山的历史文化,暗示这里有古代名人的墨迹,如君谟(蔡襄)的书法和子直(黄庭坚)的诗篇,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使山更加富有诗意和历史底蕴。
最后,“古灵更有碑三字,屴崱须登莫倦还”表达了对古灵遗迹的敬仰,以及鼓励人们不畏艰险,登临那峻峭的山峰,感受其历史积淀,流露出诗人对自然与人文景观的热爱和留连忘返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游踪为线索,通过描绘景物和历史典故,展现了石鼓山的壮丽景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体现了诗人对山水风物的欣赏和对历史文化的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