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世五百年,白杨风凄咽
出处:《汪刺史守愚修元遗山先生墓诗以纪之》
清 · 伊朝栋
金源有诗人,文采兼亮节。
瓣香绍坡谷,夕秀启虞揭。
同时李与辛,俯首敢颃颉。
孤臣念君国,白雪盈华发。
青城阅古今,日望蔡州泣。
国亡不复仕,著书自怡悦。
遗墓傍五花,七字表荒碣。
阅世五百年,白杨风凄咽。
残碑牛砺角,华表采樵折。
耕稼魏公庄,后嗣谁抚恤。
忻州值贤牧,异代吊往哲。
新营文献祠,杞菊荐蠲洁。
五读中州诗,仰止先生切。
剩欲驱车游,遗像晋拜谒。
振衣野史亭,凭眺延山月。
怅望寄千秋,此愿空蕴结。
瓣香绍坡谷,夕秀启虞揭。
同时李与辛,俯首敢颃颉。
孤臣念君国,白雪盈华发。
青城阅古今,日望蔡州泣。
国亡不复仕,著书自怡悦。
遗墓傍五花,七字表荒碣。
阅世五百年,白杨风凄咽。
残碑牛砺角,华表采樵折。
耕稼魏公庄,后嗣谁抚恤。
忻州值贤牧,异代吊往哲。
新营文献祠,杞菊荐蠲洁。
五读中州诗,仰止先生切。
剩欲驱车游,遗像晋拜谒。
振衣野史亭,凭眺延山月。
怅望寄千秋,此愿空蕴结。
鉴赏
这首清代伊朝栋的《汪刺史守愚修元遗山先生墓诗以纪之》表达了对元遗山(即元好问)这位金代诗人深深的敬仰和哀悼之情。诗中赞美了元好问的文采和高尚节操,将他比作绍坡谷和虞揭,与李、辛并列,显示出其卓越才华。诗人感叹元好问虽为孤臣,但始终心系国家,晚年仍关注国事,直至白发苍苍。
诗中提到元好问的墓地历经沧桑,遗迹斑驳,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后人遗忘的感慨。诗人对汪刺史修复遗山先生墓的举措表示赞赏,并通过修建文献祠和凭吊先哲,寄托对元好问的怀念。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未能亲至墓前拜谒的遗憾,以及对元好问精神的长久追思。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元遗山事迹的描绘,展现了对古代文人的敬仰和对历史文化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