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竹交蓊蔚,柁移入支泾
出处:《还家杂诗 其二》
清末民国初 · 沈曾植
水竹交蓊蔚,柁移入支泾。
春阴澹原隰,遥见孤花明。
蚕候百室静,阡陌希人行。
林阴见犬卧,日午闻鸡鸣。
妇智敬无旷,田更勤得生。
幸无街弹室,不解闾师争。
淳俗偶存在,儿童乐柴荆。
即此是瀼滨,潺潺水乐声。
春阴澹原隰,遥见孤花明。
蚕候百室静,阡陌希人行。
林阴见犬卧,日午闻鸡鸣。
妇智敬无旷,田更勤得生。
幸无街弹室,不解闾师争。
淳俗偶存在,儿童乐柴荆。
即此是瀼滨,潺潺水乐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归家途中所见的田园景象和乡村生活。"水竹交蓊蔚"写出了茂密的竹林与流水相映成趣,"柁移入支泾"则展示了船只在支流中缓缓前行的画面。"春阴澹原隰,遥见孤花明",春天的阴霾中,远处有一朵明亮的花儿点缀,显得格外醒目。
接下来,诗人通过"蚕候百室静,阡陌希人行",描绘了农忙时节的宁静,田间少有人迹,只有蚕事繁忙的农舍。"林阴见犬卧,日午闻鸡鸣"进一步渲染了乡村的恬静,午后时分,狗在树荫下休息,鸡鸣声此起彼伏。
"妇智敬无旷,田更勤得生"赞美了农妇的智慧和勤劳,她们的谨慎和勤奋使得生活得以维系。"幸无街弹室,不解闾师争"表达了对乡村矛盾较少,人们和睦相处的欣慰。"淳俗偶存在,儿童乐柴荆",淳朴的风俗偶尔可见,孩子们在简陋的环境中自得其乐。
最后两句"即此是瀼滨,潺潺水乐声"总结全诗,点出眼前就是江边,流水声带来了生活的和谐旋律。整体上,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清代末年至近代初农村的宁静与淳朴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