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江山自高下,歌管摇空明全文

江山自高下,歌管摇空明

出处:《青原台次前人韵
宋 · 刘才邵
伯仲联华萼,登临拥旌幢。
从行真凤雏,不数襄阳庞。
圣人念远民,暂辍临此邦。
共惊后夔手,胡为调众腔。
公独体上意,勤民起膏肓。
馀闲养诗勇,万钧一指扛。
谢家内集盛,文彩今可双。
江白曳缟练,山青逼轩窗。
缅怀风幡语,闻者拱手降。
独此双泉老,机锋暗相撞。
曹溪一滴水,倾出白玉缸。
至今正脉通,洪流咽三江。
远水注江腹,浮云荡山胸。
悠悠动遐想,矗矗标奇峰。
祖意透今古,风期协霜钟。
诗中无碍辨,未信景能供。
黄堂正多暇,森戟闲卫兵。
月波复荡漾,遥接银河倾。
天高万物肃,星润三阶平。
使君乐岁丰,高台延客登。
从来中秋夕,难得满意晴。
江山自高下,歌管摇空明
参差桂影动,清湿露华凝。
新诗出妙思,心境还双清。
皎如白玉壶,满中贮冰凌。
坐久群动息,风生两腋轻。
觞咏有馀乐,何物更关身。
不减庾楼兴,风流自古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青原台的壮丽景色与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和深刻理解。

首先,诗的开头部分“伯仲联华萼,登临拥旌幢”以华萼比喻山川之美,形象地描绘了青原台的壮观景象。接着,“从行真凤雏,不数襄阳庞”通过将随行之人比作凤雏,表达了对他们的赞美之情,同时也暗示了青原台的非凡之处。

“圣人念远民,暂辍临此邦”则体现了诗人对人民福祉的关注,以及对圣贤之德的向往。接下来的“共惊后夔手,胡为调众腔”通过引用古代传说中的后夔,表达了对诗人调和众声、引领众人之意的赞赏。

“公独体上意,勤民起膏肓”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责任与担当,他不仅关注民众疾苦,更是身体力行,以实际行动帮助民众恢复健康。随后的“馀闲养诗勇,万钧一指扛”则展示了诗人在繁忙之余仍不忘诗歌创作,其才华横溢,犹如扛起千钧之力般轻松自如。

“谢家内集盛,文彩今可双”将诗人与谢家的聚会相提并论,赞美了诗人的文学成就。接下来的自然景观描写“江白曳缟练,山青逼轩窗”,通过江水与青山的对比,展现了青原台周边环境的美丽与和谐。

“缅怀风幡语,闻者拱手降”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音的敬畏之情,认为即使是微风吹过,也能触动人心。而“独此双泉老,机锋暗相撞”则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深邃与智慧。

“曹溪一滴水,倾出白玉缸”运用了佛教典故,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领悟与追求。接下来的“至今正脉通,洪流咽三江”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领悟对诗人思想的影响,使其如同洪流一般,影响深远。

“远水注江腹,浮云荡山胸”通过水与云的动态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流动性的深刻理解。而“悠悠动遐想,矗矗标奇峰”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无限遐想与赞叹。

“祖意透今古,风期协霜钟”则将诗人的思想与古代先贤相联系,强调了其思想的深远与时代性。最后,“诗中无碍辨,未信景能供”表达了诗人对诗歌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独特见解,认为诗歌可以超越现实,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

整首诗通过对青原台及其周边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对诗人情感与思想的深入探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情以及对人性的关怀,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佳作。

诗句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