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行为芟除,当路靡留踪
出处:《去草棘》
宋 · 陈文蔚
草虽至微物,禀气何不同。
瑞者为灵芝,大抵和所钟。
薰者为兰荪,芬香播春风。
人知外秀异,胡不原诸中。
奈何一种类,亦费造化工。
沾濡足雨露,山川徒茂丰。
畏冗无地著,无足比蒿蓬。
成熟不堪食,但逞毫芒锋。
除却刺人衣,此外无馀功。
惨虽未荆棘,包藏固难容。
因行为芟除,当路靡留踪。
害物亦害己,去汝如去凶。
安得天地间,榛翳亨衢通。
瑞者为灵芝,大抵和所钟。
薰者为兰荪,芬香播春风。
人知外秀异,胡不原诸中。
奈何一种类,亦费造化工。
沾濡足雨露,山川徒茂丰。
畏冗无地著,无足比蒿蓬。
成熟不堪食,但逞毫芒锋。
除却刺人衣,此外无馀功。
惨虽未荆棘,包藏固难容。
因行为芟除,当路靡留踪。
害物亦害己,去汝如去凶。
安得天地间,榛翳亨衢通。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草:指一般的草。禀气:承受气息。
瑞者:吉祥的象征。
和所钟:与和谐共存。
薰者:散发香气的。
芬香:香气。
诸中:内在。
奈何:为何。
造化:大自然的创造。
沾濡:沐浴。
茂丰:繁茂丰富。
冗:多余。
著:安放。
榛翳:比喻丛生的杂草。
亨衢:大道。
翻译
尽管草是最微小的事物,它们的气息为何如此各异。吉祥的象征是灵芝,大致上是因为它与和谐共存。
香气四溢的是兰花,它的芬芳如同春风般传播。
人们只看到它们外表出众,为何不探究其内在呢。
为什么同为一类,却要耗费大自然的精工雕琢。
它们沐浴着充足的雨露,山川因此繁茂丰富。
然而,它们的存在无处安放,无法与杂草相比。
即使成熟也无法食用,只能展现其尖锐的锋芒。
除了刺痛人的衣物,它们并无其他贡献。
虽然看似凄惨,但隐藏的危险难以包容。
于是我们采取行动,清除它们,不留痕迹。
它们既害人也害己,去除它们就像去除恶势力。
如何能让天地间,道路畅通无阻,不再有障碍。
鉴赏
这首诗以草为题材,通过对比草的不同种类及其特性,表达了对去除生活中有害事物的哲理思考。诗人首先指出,即使是微小的草,其性质也有高下之分,如灵芝被视为吉祥,兰荪则散发出宜人的香气。他强调内在品质的重要性,批评人们只注重表面的差异,而忽视了根源。
接着,诗人批评那些看似茂盛但实际上无益甚至有害的草,它们刺人且无实际贡献,比喻为荆棘。他认为,这些有害的事物不仅妨害他人,也对自己构成威胁,应当果断去除,不留痕迹。诗人借此表达出对社会上不良现象的批判态度,希望道路畅通无阻,人心清明。
最后,诗人呼吁在现实世界中,应像去除草棘一样,清除阻碍进步的障碍,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畅通。整首诗寓言深刻,富有警世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