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公能爱客,不厌借蒲团
出处:《夏日集普德寺竹林仝林光甫张子明马一卿赋》
明 · 佘翔
趺坐对琅玕,空林夏亦寒。
清斋供野蔌,杂佩纫幽兰。
灌木鸣蝉静,孤村过雨残。
支公能爱客,不厌借蒲团。
清斋供野蔌,杂佩纫幽兰。
灌木鸣蝉静,孤村过雨残。
支公能爱客,不厌借蒲团。
鉴赏
这首明代佘翔的诗《夏日集普德寺竹林》描绘了夏日竹林中的静谧与清凉。诗人"趺坐"在琅玕(竹子)之间,感受到即使在炎热的夏季,竹林也带来了一丝凉意。他以清简的斋食款待朋友,仅是野外的野蔬,却显得自然雅致,而身上佩戴的幽兰香包更增添了诗意。
灌木丛中蝉鸣声稀,说明环境宁静,过雨后的小村庄更显孤独而清新。诗人借用支公的典故,表达出普德寺主人对客人的热情好客,即使蒲团简陋,也不妨碍他们品茶论道,享受这份竹林之乐。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典故的运用,展现了夏日竹林聚会的闲适与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