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古之诸侯公侯伯,今之诸侯二千石全文

古之诸侯公侯伯,今之诸侯二千石

出处:《送赵无己之临川
宋末元初 · 方回
古之诸侯公侯伯,今之诸侯二千石
建邦作郡事不同,后车皆当载宾客。
钓鱼吕望朝弃竿,饭牛宁越夜辞轭。
云龙风虎机会偶,赫奕功名垂竹帛。
原尝春陵四公子,珠履三千分鼎食。
冯驩市义薄聚敛,毛遂歃盟却强敌。
梁王兔园礼词人,相如之赋枚乘七。
平津更有翘材馆,大开东阁英彦集。
徒步常何起马周,落河房琯任刘秩。
严郑公延杜子美,郭汾阳遇李太白。
朱门若止藏歌舞,无一措大研文墨。
不知稼穑友朋阙,傥非痴物亦俗物。
临川太守千骑行,谁董琴瑟护书册。
吾子从之大江西,训诱诸郎据师席。
王介甫之学误人国家,陆子静之学杂彼禅佛。
四海公论有如此,读书岂可无拣择。
若夫拟岘台登临而赋诗,不妨寄我清江纸一疋。

拼音版原文

zhīzhūhóugōnghóubǎijīnzhīzhūhóuèrqiānshí

jiànbāngzuòjùnshìtónghòuchējiēdāngzǎibīn

diàowàngcháo竿gānfànniúníngyuèè

yúnlóngfēnghuìǒugōngmíngchuízhú

yuánchángchūnlínggōngzhūsānqiānfēndǐngshí

fénghuānshìbáoliǎnmáosuìshàméngquèqiáng

liángwángyuánrénxiāngzhīméichéng

píngjīngèngyǒuqiàocáiguǎnkāidōngyīngyàn

chángzhōuluòfángguǎnrènliúzhì

yánzhènggōngyánměiguōfényángtàibái

zhūménruòzhǐcángcuòyánwén

zhījiàyǒupéngquētǎngfēichī

línchuāntàishǒuqiānxíngshuídǒngqínshū

cóngzhījiāng西xùnyòuzhūlángshī

wángjièzhīxuérénguójiājìngzhīxuéchán

hǎigōnglùnyǒushūjiǎn

ruòxiàntáidēnglínérshīfángqīngjiāngzhǐ

注释

诸侯:古代分封的贵族。
二千石:汉代官员等级。
建邦:建立封国。
作郡:设立郡县。
后车:随行的车辆。
载宾客:携带宾客。
钓鱼吕望:姜子牙。
饭牛宁越:宁越,战国时隐士。
赫奕:显赫。
竹帛:史书。
春陵四公子:指汉代梁孝王等四位贵胄。
冯驩:战国时孟尝君门客。
毛遂:战国时赵国平原君门客。
梁王兔园:梁孝王的园林。
相如之赋:司马相如的辞赋。
平津:地名,人才聚集之处。
翘材馆:杰出人才的聚集地。
徒步常何:徒步者,指出身低微的人。
马周:唐代名臣。
严郑公:严武。
杜子美:杜甫。
朱门:豪门。
措大:读书人。
稼穑:农耕。
阙:缺乏。
临川太守:指地方官员。
董:管理。
训诱:教导。
据师席:坐在教师的位置。
王介甫:王安石。
陆子静:陆九渊。
公论:公众的评价。
拣择:选择。
拟岘台:地名,可能有登高赋诗之意。
清江纸:清江产的纸张。

翻译

古代的诸侯有公侯伯,现代的诸侯官至两千石。
建立封国设立郡县,职责各异,后车常备宾客随行。
吕望垂钓时放弃鱼竿,宁越喂牛时深夜卸下轭。
风云际会成就英雄,功名显赫载入史册。
春陵四公子豪奢无比,宴饮中珠履三千共餐食。
冯驩以义卖身,毛遂歃血盟约退敌。
梁王在兔园礼待文士,司马相如与枚乘才华横溢。
平津之地英才汇聚,大开东阁接纳贤才。
徒步者如常何、房琯,马周般崛起,刘秩得任。
严郑公延请杜甫,郭汾阳遇见李白。
豪门贵族只知享乐,无读书人研墨挥毫。
若无农耕知识的朋友,便是痴人或庸俗之人。
临川太守出行众多,谁能监管琴瑟书籍。
您沿江西行,教导学子坐于师席。
王安石之学误国误民,陆子静之学混杂禅佛。
天下公论如此,读书需有选择。
登拟岘台吟诗作赋,不妨赠我清江纸一匹。

鉴赏

这首古诗是一篇送别诗,表达了对友人远去的不舍和深厚的情感。诗中通过历史上的诸侯、名人的故事,来比喻现实中的朋友关系和各自的处境。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学问、才华和品德的重视。

诗的开篇便提及古今之别,古代的诸侯公侯伯与现在的官职差异,暗示时代变迁,社会结构的改变。这也许是对个人地位变化的一种隐喻。接着,“建邦作郡事不同”表明国家建立和管理地方事务的手法各不相同,可能在说现实中的治理与古代有所区别。

“后车皆当载宾客”则像是诗人对于友情的期待,每个人都应该像古时一样,以礼待客。接下来的几句,如“钓鱼吕望朝弃竿”,“饭牛宁越夜辞轭”,都是通过历史人物的故事,来表达对朋友的期许和赞美。

中间部分,“原尝春陵四公子”等句节,描绘了一种奢侈豪华的生活场景,但这种描述也许只是为了突出诗人对于友情和才子的珍视。紧接着,“冯驩市义薄聚敛”,“毛遂歃盟却强敌”两句,再次通过历史事件,表达了对朋友间忠诚和勇敢品质的赞扬。

后半部分,如“梁王兔园礼词人”,“相如之赋枚乘七”等,都是在提及文学和才艺,这可能是诗人对于友人的期待,也是对自己要求的一种表达。"徒步常何起马周"一句,则像是诗人对于朋友之间交流的渴望。

最后,“严郑公延杜子美”,“郭汾阳遇李太白”两句,直接点明了文学巨匠和历史人物的交往,这也许是对友情中才华交流的一种向往。"朱门若止藏歌舞"则像是对于文艺修养的赞赏,同时也是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尾句“不知稼穑友朋阙,傥非痴物亦俗物”表达了一种无奈和不解,是诗人对于现实与理想之间差距的感慨。紧接着,“临川太守千骑行”,“谁董琴瑟护书册”则像是对朋友离别后的祝愿,希望他能够像古代的英雄一样,拥有权威和学问。

最后几句“吾子从之大江西,训诫诸郎据师席”等,则是诗人对于友人的期许和自己的教导,希望他们能够继承优秀的文化传统。"王介甫之学误人国家,陆子静之学杂彼禅佛"两句,是对当时一些学问流弊的批评,同时也是对于真才华的追求。

整首诗最后,“四海公论有如此,读书岂可无拣择”表达了对知识和学问的重视,以及选择与鉴别的重要性。末句“若夫拟岘台登临而赋诗,不妨寄我清江纸一疋”,则像是诗人对于朋友之间文艺交流的期待,希望能够得到朋友的诗作,以此作为彼此情感的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