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龙如旧识,婀娜晚风前
出处:《题龙树寺名流高会图二首 其一》
清末民国初 · 缪荃孙
名士多于鲫,长安望若仙。
缅怀高会日,犹是中兴年。
剪烛谈陈迹,零珠剩小笺。
槐龙如旧识,婀娜晚风前。
缅怀高会日,犹是中兴年。
剪烛谈陈迹,零珠剩小笺。
槐龙如旧识,婀娜晚风前。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名士云集、谈笑风生的场景,仿佛将读者带入了古代长安的繁华与雅致之中。首句“名士多于鲫”,以“鲫”比喻众多名士,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当时社会人才济济的盛况。接着,“长安望若仙”一句,通过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对长安这座城市的赞美之情,仿佛它本身就具有超凡脱俗的魅力。
“缅怀高会日,犹是中兴年”两句,既是对过去名士聚会的美好回忆,也暗含了对那段历史时期国家复兴的感慨。这里“高会”不仅指聚会的盛大,更象征着思想文化的繁荣和国家的强盛。“中兴年”则暗示了那个时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剪烛谈陈迹,零珠剩小笺”描绘了聚会中的情景,名士们在烛光下畅谈往事,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记忆和文字。这里的“陈迹”和“小笺”都充满了时间的痕迹,让人感受到岁月的流转和文化的传承。
最后,“槐龙如旧识,婀娜晚风前”以槐树和晚风为背景,赋予了自然景物以生命和情感,仿佛它们也是聚会的一部分,见证了这段历史的辉煌。槐树在这里象征着长久和不变,而“婀娜晚风前”则营造出一种温柔而略带忧伤的氛围,让人回味无穷。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古代文人聚会的温馨与高雅,同时也蕴含了对历史的深沉思考和对文化传承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