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奠垂将撤,笳箫俨欲行
出处:《故翰林彭学士挽歌 其三》
宋 · 司马光
祖奠垂将撤,笳箫俨欲行。
野寒嘶故马,树转出新旌。
泉路幽无底,鱼灯暧不明。
如何赍美志,郁郁向佳城。
野寒嘶故马,树转出新旌。
泉路幽无底,鱼灯暧不明。
如何赍美志,郁郁向佳城。
注释
祖奠:祖先的祭奠。垂:即将。
撤:结束。
笳箫:古代乐器,用于哀乐。
俨:整齐的样子。
行:出发。
野寒:野外的寒冷。
嘶:马的叫声。
故马:老马。
新旌:新的军旗。
泉路:黄泉之路。
幽:幽深。
无底:无尽。
鱼灯:古时用鱼脂制成的照明灯。
暧:昏暗。
如何:怎能。
赍:携带。
美志:美好的志愿。
郁郁:忧郁。
佳城:美好的墓地。
翻译
祖先的祭奠仪式即将结束,笳箫声中队伍已整装待发。在野外的寒风中,老马发出嘶鸣,新军旗帜在树林间显现。
通往黄泉之路幽深无尽,鱼灯昏暗不明亮。
如何带着美好的志愿,满怀忧郁走向那宁静的墓地。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司马光所作,名为《故翰林彭学士挽歌(其三)》。诗中通过对故人去世场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逝者深切的怀念之情和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无尽追思。
首句“祖奠垂将撤,笳箫俨欲行”通过军队准备拔营的场景,传递出一种即将离别的氛围。"野寒嘶故马,树转出新旌"则描绘了一种边塞萧瑟的秋日景象,其中“故马”的嘶鸣,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细腻刻画,也暗含着对逝者的思念。
接下来的“泉路幽无底,鱼灯暧不明”则营造出一派神秘莫测的意境。泉水深不可测,鱼灯昏暗不辨,这些都是作者内心复杂情感的外在映射。
最后,“如何赍美志,郁郁向佳城”表达了诗人对于逝者美好记忆的珍视,以及自己内心深处对逝者的怀念和追思之情。这里的“佳城”,既可以理解为逝者生前所居之地,也暗喻着逝者留下的精神世界。
总体而言,司马光通过这首诗,以其精湛的笔法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思,以及对于过往美好时光的无尽追忆。这不仅是对逝者的一种缅怀,也是一种文化传统中的精神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