苞苴来,苞苴去,封书裹信不得住
出处:《苞苴行》
宋 · 郑侠
苞苴来,苞苴去,封书裹信不得住。
君不见箕山之下有仁人,室无杯器,以手捧水,不愿风瓢挂高树。
君不见箕山之下有仁人,室无杯器,以手捧水,不愿风瓢挂高树。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苞苴:贿赂。来:来往。
去:离去。
封书裹信:封装书信。
不得住:无法停留。
君不见:您难道没听说。
箕山之下:指隐士居所。
仁人:有仁德的人。
室无杯器:家中没有饮酒器具。
以手捧水:用手直接捧水。
不愿:不愿意。
风瓢:挂在风中的竹瓢。
挂高树:挂在高高的树上。
翻译
贿赂来来往往,信件包裹无法留存。您难道没听说箕山脚下有仁德之人,家中没有酒杯,用手捧水,也不愿让竹瓢挂在高树上。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郑侠的《苞苴行》,主要描绘了贿赂之风盛行的社会现象。"苞苴来,苞苴去"形象地表现出贿赂者频繁进出的场景,暗示了官场的腐败。"封书裹信不得住"进一步揭示了贿赂者的焦急和无奈,即使小心翼翼也无法阻止财物的流动。
诗人以"箕山之下有仁人"为转折,引出一个高尚的对比。箕山的隐士宁愿用手捧水,也不愿接受他人挂于高树的风瓢(象征权势与利益),表达了对清廉人格的赞美和对世俗贪婪的批判。整首诗通过对比,寓言式地揭示了作者对于社会风气的忧虑和对理想道德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