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人不妄言,淡如朱丝琴
出处:《次韵子瞻题张公诗卷后》
宋 · 苏辙
世俗甘枉尺,所愿求直寻。
不知一律讹,大乐无完音。
见利心自摇,虑害安得深。
至人不妄言,淡如朱丝琴。
悲伤感旧俗,不类骚人淫。
又非避世翁,闵嘿遽阳瘖。
嘐嘐晨鸡鸣,岂问晴与阴。
世人积寸木,坐使高楼岑。
晚岁卧草庐,谁听梁甫吟。
它年楚倚相,傥能记愔愔。
不知一律讹,大乐无完音。
见利心自摇,虑害安得深。
至人不妄言,淡如朱丝琴。
悲伤感旧俗,不类骚人淫。
又非避世翁,闵嘿遽阳瘖。
嘐嘐晨鸡鸣,岂问晴与阴。
世人积寸木,坐使高楼岑。
晚岁卧草庐,谁听梁甫吟。
它年楚倚相,傥能记愔愔。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枉尺:曲意逢迎。直寻:公正之道。
一律讹:世间偏差。
大乐:和谐音乐。
完音:完美音符。
摇:动摇。
至人:品德高尚的人。
朱丝琴:淡雅的琴声。
骚人:文人。
闵嘿:沉默寡言。
阳瘖:失语。
嘐嘐:清晨鸡鸣声。
晴与阴:天气好坏。
寸木:点滴积累。
梁甫吟:悲歌。
它年:未来某时。
愔愔:宁静的心声。
翻译
世俗之人甘愿曲意逢迎,只求找到公正之道。却不知世间常有偏差,真正的和谐音乐中没有完美的音符。
见到利益内心就动摇,怎能深入考虑可能的损害。
品德高尚的人不会随意说话,如同淡雅的朱丝琴声。
他们的悲伤源于对旧习俗的感慨,并非像文人般过度沉迷。
他们并非隐士,只是沉默寡言,而非失语。
清晨的鸡鸣声响起,哪管天气是晴是阴。
世人积累点滴,却让高耸的楼宇变得压抑。
晚年居住在茅屋,又有谁来倾听他们的悲歌。
或许未来能有楚国宰相,记住他们宁静的心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作品,以次韵的形式回应兄长苏轼为张公诗卷所作的题跋。诗中表达了对世俗追求功利、曲意逢迎的批评,强调了真实和纯粹的重要性。诗人认为,真正的智者不会随意言说,他们的淡泊如同朱丝琴般纯净。他感慨于现代社会风气的浮躁,不像古代文人那样过度沉溺情感。诗人并不避世,而是保持内心的宁静,如同晨鸡报晓,不问外界阴晴。他批评世人过于计较,以至于忽视了精神层面的追求,晚年即使生活简朴,也希望能有人理解他的深思。最后,诗人期待未来能有像楚国宰相那样的人物,能够欣赏并理解自己的深沉情怀。整首诗寓言深刻,富有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