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一息便归来,大知小知相对语
斯言脍炙今人口,聪明汨没同愚痴。
梯山航海争走险,涂穷日暮相追随。
谁能掀翻窠与臼,曰有丹霞狮子儿。
君不见南溟之水名天池,大鹏奋翼摩天飞。
鸴鸠斥鴳不敢渡,仰首大笑称希奇。
借问图南何所取,舍名与利将焉之。
翱翔蓬蒿亦已足,飞抢榆枋聊待时。
大鹏一往不回顾,抟风直上高高处。
名闻利养两不知,海阔天空随去住。
无可舍,无可取,临行记得向上句。
六月一息便归来,大知小知相对语。
鉴赏
这首诗以深邃的哲理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对人生、名利、自由与追求的深刻思考。开篇“世间不遣有名利,陌上应知无别离”,诗人以世间的名利为引子,指出在人生的道路上,人们往往被名利所束缚,难以摆脱别离的痛苦。接着,“斯言脍炙今人口,聪明汨没同愚痴”两句,表达了对世人追求名利的普遍现象的讽刺,同时也揭示了聪明人与愚人的相似之处,都在名利的漩涡中迷失自我。
“梯山航海争走险,涂穷日暮相追随”描绘了人们为了名利而不惜冒险,甚至不惜牺牲一切的形象。然而,“谁能掀翻窠与臼,曰有丹霞狮子儿”则提出了一种超越常规、打破陈规的可能,暗示了存在一种能够引领人们走出名利束缚的力量或人物。
接下来,“君不见南溟之水名天池,大鹏奋翼摩天飞”通过大鹏翱翔的例子,象征着追求自由与高远目标的精神。大鹏虽能飞越天际,但“鸴鸠斥鴳不敢渡,仰首大笑称希奇”则强调了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以及面对高远目标时的恐惧与嘲笑。
“借问图南何所取,舍名与利将焉之”提出了一个关键问题:在追求自由与高远目标的过程中,人们应该舍弃什么?“翱翔蓬蒿亦已足,飞抢榆枋聊待时”表明了即使在低处也能找到满足,等待时机成熟再展翅高飞。
“大鹏一往不回顾,抟风直上高高处。名闻利养两不知,海阔天空随去住”是全诗的高潮,大鹏不回头地追求更高更远的目标,名利对他而言如同不存在,体现了彻底摆脱世俗束缚、追求精神自由的境界。
最后,“无可舍,无可取,临行记得向上句。六月一息便归来,大知小知相对语”总结了全诗的主题,强调了在追求精神自由的过程中,无需刻意舍弃或追求,只需记住追求高远目标的初心,最终会回到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整首诗通过对大鹏翱翔、名利束缚、追求自由等形象的描绘,深刻探讨了人生的意义、追求的价值以及如何在世俗中保持自我、追求精神自由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