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爱友心常拙,吟诗月每移全文

爱友心常拙,吟诗月每移

出处:《赠姜山
明 · 释函是
有衲学无为,千峰随杖藜。
负薪时见苦,种药竟亡疲。
爱友心常拙,吟诗月每移
肝肠从自许,不愿世人知。

鉴赏

这首诗以禅僧的口吻,描绘了一位隐士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首句“有衲学无为”,开篇即点出主人公的身份——一位身穿僧衣、追求无为之道的禅僧。接着,“千峰随杖藜”一句,生动地描绘了这位禅僧行走在山间小径上的情景,杖藜象征着他的生活态度与修行方式,与自然和谐共处。

“负薪时见苦,种药竟亡疲。”这两句进一步展现了禅僧的生活细节。他虽在劳作中不时感受到生活的艰辛(“负薪时见苦”),但通过种植草药(“种药”)来维持生计,却并未因此感到疲惫(“竟亡疲”)。这体现了他对生活的坚韧与乐观态度,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刻体悟。

“爱友心常拙,吟诗月每移。”这两句则表达了禅僧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艺术的热爱。他与朋友之间的交往可能显得笨拙(“爱友心常拙”),但这并不妨碍他们之间深厚的情感交流。而“吟诗月每移”则暗示了禅僧常常在月光下创作诗歌,将内心的情感与自然之美融合在一起,体现了他艺术创作的灵感与追求。

最后,“肝肠从自许,不愿世人知。”这两句总结了禅僧的精神境界。他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由,不愿外界的评价与干扰。这种自我实现与超脱世俗的精神追求,正是这首诗所要传达的核心思想。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位禅僧的生活状态与精神追求,展现了其对无为之道的实践、对自然与艺术的热爱,以及对个人自由与独立精神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