掷地金瓯缺,河山付愤王
出处:《口号,代酬日儒白井氏韵六首》
清 · 洪繻
掷地金瓯缺,河山付愤王。
尧疆看荡析,禹甸失圆方。
蹈海风波阻,回天日月长。
哭来途尽处,车辙在穷乡。
尧疆看荡析,禹甸失圆方。
蹈海风波阻,回天日月长。
哭来途尽处,车辙在穷乡。
鉴赏
这首诗以沉郁的笔触,表达了对国家破碎、山河沦丧的深切悲痛与愤慨。首句“掷地金瓯缺”形象地描绘了国家遭受破坏的惨状,如同珍贵的金碗被摔破,寓意国土的残缺不全。接着,“河山付愤王”进一步强调了山河的沦陷,激发了强烈的民族情感和复仇之心。
“尧疆看荡析,禹甸失圆方”,诗人将视角拉远,追溯到古代圣君贤王治理下的理想国度,如今却分崩离析,失去了原有的秩序与和谐,表达了对历史辉煌的怀念以及对现状的无奈与痛心。
“蹈海风波阻,回天日月长”,这两句运用了比喻手法,将个人的无力感与国家的困境比作无法跨越的海洋风浪和难以逆转的日月之长,形象地展现了面对巨大困难时的绝望与无助。
最后,“哭来途尽处,车辙在穷乡”,诗人将情感推向高潮,通过描述在绝望之地的哭泣与车辙留下的痕迹,表达了对国家未来命运的深深忧虑与对故土深深的眷恋。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充分展现了诗人对于国家兴衰的深切关注与忧虑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