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缣楚练何白皙,居士持来遗禅客
出处:《春夜赋得漉水囊歌送郑明府》
唐 · 皎然
吴缣楚练何白皙,居士持来遗禅客。
禅客能裁漉水囊,不用衣工秉刀尺。
先师遗我式无缺,一滤一翻心敢赊。
夕望东峰思漱盥,昽昽斜月悬灯纱。
徙倚花前漏初断,白猿争啸惊禅伴。
玉瓶徐泻赏涓涓,溅著莲衣水珠满。
因识仁人为宦情,还如漉水爱苍生。
聊歌一曲与君别,莫忘寒泉见底清。
禅客能裁漉水囊,不用衣工秉刀尺。
先师遗我式无缺,一滤一翻心敢赊。
夕望东峰思漱盥,昽昽斜月悬灯纱。
徙倚花前漏初断,白猿争啸惊禅伴。
玉瓶徐泻赏涓涓,溅著莲衣水珠满。
因识仁人为宦情,还如漉水爱苍生。
聊歌一曲与君别,莫忘寒泉见底清。
注释
吴缣:吴地出产的丝织品。楚练:楚地的精细布料。
居士:指在家信佛的人。
禅客:修行禅法的僧人。
漉水囊:用来过滤水中杂质的袋子。
先师:过去的老师或前辈。
式无缺:样式完美无缺。
滤:过滤。
翻:翻转,这里指使用过程中的动作。
心敢赊:不敢怠慢,用心去做。
东峰:东方的山峰。
漱盥:漱口洗脸,泛指洗涤。
昽昽:形容月光明亮而温和。
灯纱:如同灯罩一样柔和的月光。
徙倚:徘徊,来回走动。
漏初断:滴漏停止,指深夜。
白猿:白色的猿猴,常被赋予灵性。
禅伴:一同修行的伙伴。
玉瓶:珍贵的瓶子,这里指装水的容器。
涓涓:水流细小的样子。
莲衣:莲花的花瓣,比喻纯洁。
仁人:仁慈的人,此处指有德行的官员。
宦情:对官场的情感或态度。
聊歌:姑且唱歌。
君:指友人或对方。
寒泉:清冷的泉水,象征高洁的情操。
翻译
吴地的丝绢和楚地的细布多么洁白,居士拿来赠送给禅寺的客人。禅客能够裁剪制作漉水囊,无需裁缝动用剪刀和尺子。
先师传给我的样式毫无缺陷,每一次过滤每一次翻动都尽心尽力,不敢拖延。
傍晚时分望着东峰想着漱洗,朦胧的弯月像灯纱一样悬挂在天空。
在花前徘徊到夜深露重,滴漏声刚停,白猿的啼叫惊动了禅修的同伴。
慢慢倾倒玉瓶中的清水,欣赏它涓涓流出,水珠溅落在莲花衣上,满是晶莹。
因此认识到仁德之人对待官场情感,就像制作漉水囊一样爱护百姓。
姑且唱一首歌与你告别,请别忘记那清澈见底的寒泉。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深夜里关于漉水囊的对话和赠送。诗人通过吴缣楚练的白色丝线,表达了对远方朋友郑明府的思念之情,以及对禅学修为的理解。
"吴缣楚练何白皙"一句直接描绘出丝线的洁白和精致。接着"居士持来遗禅客"透露出这条丝线是由一个居士带给禅客的,似乎承载着某种深意。
"禅客能裁漉水囊,不用衣工秉刀尺"则展示了禅客对材料的巧夺和不依赖外物的禅理。诗人通过这种细节描写,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自在生活的境界。
"先师遗我式无缺,一滤一翻心敢赊"表明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对禅学的理解和对先师教诲的尊重。接着"夕望东峰思漱盥,昽昽斜月悬灯纱"则是诗人在黄昏时分,仰望东方山峰,心中涌现出对清净之境的向往和渴望。
"徙倚花前漏初断,白猿争啸惊禅伴"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景象:夜晚,诗人在花前小憩,却被一声猿啼惊醒,这份宁静与骤起的惊吓形成鲜明对比。
"玉瓶徐泻赏涓涓,溅著莲衣水珠满"则是诗人用细腻笔触描述夜间饮茶的情景,以及茶水在莲叶上的滴落,营造出一种清幽脱俗的意境。
"因识仁人为宦情,还如漉水爱苍生"表达了诗人对朋友郑明府的深厚情谊,以及通过漉水囊这一物品所传递的情感和理念。
最后"聊歌一曲与君别,莫忘寒泉见底清"则是在告别之际,诗人以歌声表达离别之情,并劝慰对方不要忘记那清澈如寒泉的友谊。
整首诗通过对夜晚场景和物品的细腻描写,以及禅学理念的融入,展现了诗人超凡脱俗的情怀与深邃的人生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