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前箫鼓落滩声,云际孤帆逐鸟轻
出处:《舟中和张天益二首》
明 · 黄衷
风前箫鼓落滩声,云际孤帆逐鸟轻。
秋满残林初送雨,夜严荒徼渐传更。
无心更著江湖记,庞俗曾闻山海经。
惟谢同行张博望,一尊遥为寄高情。
秋满残林初送雨,夜严荒徼渐传更。
无心更著江湖记,庞俗曾闻山海经。
惟谢同行张博望,一尊遥为寄高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舟行江上的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感受。首联“风前箫鼓落滩声,云际孤帆逐鸟轻”以动态的画面展现,风中传来箫鼓之声,仿佛与潺潺的滩声交织,而远处的孤帆在云间轻盈地追逐着飞鸟,营造出一种悠远而宁静的意境。
颔联“秋满残林初送雨,夜严荒徼渐传更”则将视角转向自然界的季节变换与时间的流逝。秋意已浓,林木凋零,初降的细雨为这幅画面增添了几分凉意与湿润。夜幕降临,荒野之中传来更鼓的声音,暗示着时间的推移与夜晚的深沉。
颈联“无心更著江湖记,庞俗曾闻山海经”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淡然态度。他似乎对江湖的风浪、世事的繁杂不再有过多的关注,而是向往着古代的神话与传说,如《山海经》中记载的奇异世界,体现出一种超脱于尘世之外的精神追求。
尾联“惟谢同行张博望,一尊遥为寄高情”则是对友人的深情致意。诗人希望如同汉代探险家张骞一般,与同行的朋友共同分享这份超越凡俗的情感,通过一杯酒,寄托对友情的深厚情感与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与友情的深刻感悟,以及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