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得至帝旁,俯首瞰下方
出处:《画图景》
明 · 蔡清
崇山巍巍矗天起,根盘不知几十里。
万木群然山之巅,其中大者挺然长干而繁枝,明堂之栋应可拟。
远山其势浸微茫,双峰直监青云里。
丈人结庐擅山光,闲来呼童携竹杖。
出门一徜徉,翘然矫首青云上。
意欲乘风至帝旁。
一得至帝旁,俯首瞰下方。
何处民穷何俗陋,谁为奸恶谁善良。
便应奋起今日凭栏手,为兹民胞物与一铺张。
铺张毕,塞吾责,然后归去来兮旧山阿。
千驷万钟奈尔何。
万木群然山之巅,其中大者挺然长干而繁枝,明堂之栋应可拟。
远山其势浸微茫,双峰直监青云里。
丈人结庐擅山光,闲来呼童携竹杖。
出门一徜徉,翘然矫首青云上。
意欲乘风至帝旁。
一得至帝旁,俯首瞰下方。
何处民穷何俗陋,谁为奸恶谁善良。
便应奋起今日凭栏手,为兹民胞物与一铺张。
铺张毕,塞吾责,然后归去来兮旧山阿。
千驷万钟奈尔何。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景图,同时融入了深邃的人生哲理和对社会的关怀。开篇“崇山巍巍矗天起”,以雄伟的山峰开篇,展现出大自然的壮美与力量。“根盘不知几十里”则强调了山的深远与广阔。接着,“万木群然山之巅”,描绘了山巅之上茂密的树木,仿佛是自然界的守护者。
“其中大者挺然长干而繁枝,明堂之栋应可拟”一句,将山中的大树比作殿堂的栋梁,寓意着它们在自然界中的重要地位。远山的描绘进一步丰富了画面,双峰直入青云,展现了山的高耸与神秘。
“丈人结庐擅山光”描述了一位隐士在山中建屋,享受着山间的美景与宁静。“闲来呼童携竹杖”则展现了他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出门一徜徉,他“翘然矫首青云上”,似乎想要超越尘世,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
“意欲乘风至帝旁”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与权力的向往,希望借助风力达到至高之处,俯瞰人间。接下来的几句“一得至帝旁,俯首瞰下方”,通过对比人间的贫富、善恶,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与思考。
“何处民穷何俗陋,谁为奸恶谁善良”这两句直接点出了社会问题,引发了对人性和社会秩序的深刻反思。诗人渴望能够有所作为,改变不公,让世界更加美好。“便应奋起今日凭栏手,为兹民胞物与一铺张”表达了这种强烈的愿望和行动的决心。
最后,“铺张毕,塞吾责,然后归去来兮旧山阿”意味着在完成自己的使命后,诗人会回归自然,寻找内心的平静。而“千驷万钟奈尔何”则是对物质财富的淡漠态度,强调了精神追求的重要性。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壮丽的自然景观,还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考和社会关怀,体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以及对现实问题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