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缘殊未了,忽复返清都
出处:《挽汪养源舍人二首 其一》
宋 · 赵蕃
要识公兄弟,当年蜀两苏。
文章到宗匠,人物见规模。
谩有词垣用,终迟政府须。
世缘殊未了,忽复返清都。
文章到宗匠,人物见规模。
谩有词垣用,终迟政府须。
世缘殊未了,忽复返清都。
注释
识:了解。兄弟:指诗中提到的兄长和弟弟。
蜀两苏:蜀地的两位姓苏的杰出人物。
宗匠:宗师级别的大师。
规模:格局,气度。
词垣:比喻学问或才情的积累。
政府须:朝廷的重用。
清都:清雅的京都,可能指京城。
翻译
要了解你的兄长和弟弟,得追溯到他们当年在蜀地的两位苏姓英才。他们的文学才华达到宗师水平,人品风范也展现出高大的格局。
虽然你有满腹经纶,但目前还未能得到朝廷的重用。
世事缘分还未了结,忽然又返回了那清雅的京都。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蕃对中国古代文人汪养源的悼念之作。首联“要识公兄弟,当年蜀两苏”以两位蜀地才子苏轼兄弟来比喻汪养源和他的兄长,暗示他们同样才情出众,曾在蜀地享有盛誉。
颔联“文章到宗匠,人物见规模”高度评价汪养源的文章达到了宗师的境界,他的品行和才华在当时的人物中堪称典范,显示出他的文学成就和个人风范。
颈联“谩有词垣用,终迟政府须”表达了对汪养源未能在朝廷大展抱负的惋惜,虽然他有卓越的文采,但似乎未能得到应有的官位和施展才能的机会。
尾联“世缘殊未了,忽复返清都”感叹汪养源的去世,仿佛他的尘世缘分尚未尽,却突然离世回归清净的世界,流露出诗人对友人的深深哀思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赞美汪养源的才华与人格,以及对其未能充分实现抱负的遗憾,展现了对故人的怀念和对人生际遇的深沉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