兹阁名心远,寓意岂在遥
出处:《心远阁秋眺示大学士及南书房翰林等》
清 · 弘历
一指当人前,不见泰山高。
离娄闭目时,讵可察秋毫。
至人用心镜,万物不能逃。
王者明四目,智烛良独操。
兹阁名心远,寓意岂在遥。
结构山之巅,俯仰近云霄。
况值三秋深,天气高泬寥。
叶落万林疏,凭眺心神超。
伊余有远思,匪恋物华撩。
或情有壅蔽,或民嗟苦劳。
或贤当登进,转令在下僚。
或时虽小安,遽益志气骄。
见理有不周,愆尤自此招。
辩言有未当,是非致混淆。
心远之谓何,岂谓盼荒郊。
即事因自儆,此乐非游遨。
离娄闭目时,讵可察秋毫。
至人用心镜,万物不能逃。
王者明四目,智烛良独操。
兹阁名心远,寓意岂在遥。
结构山之巅,俯仰近云霄。
况值三秋深,天气高泬寥。
叶落万林疏,凭眺心神超。
伊余有远思,匪恋物华撩。
或情有壅蔽,或民嗟苦劳。
或贤当登进,转令在下僚。
或时虽小安,遽益志气骄。
见理有不周,愆尤自此招。
辩言有未当,是非致混淆。
心远之谓何,岂谓盼荒郊。
即事因自儆,此乐非游遨。
鉴赏
这首诗以"心远阁"为题,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洞察的深度和对个人修养的追求。首联以手指泰山和离娄察秋毫的典故,暗示了即使是微不足道的事物,也能揭示出人的认知局限。接着,诗人通过"至人用心镜"和"王者明四目"的比喻,强调了智者洞悉万物、明察秋毫的能力。
"兹阁名心远"至"俯仰近云霄"描绘了心远阁的地理位置和环境,高耸入云,寓意着诗人的心境超越世俗。"三秋深"和"天气高泬寥"则渲染了秋日的清冷与开阔,诗人借此抒发超然物外的情感。
"叶落万林疏"至"匪恋物华撩"表达了诗人不为外物所动的淡泊,他关注的是社会现实中的问题,如贤才被埋没、民生疾苦、官员晋升不公等。"或时虽小安"至"愆尤自此招",诗人反思了这些现象可能导致的后果,警示人们要谨慎行事,避免错误。
最后,"辩言有未当"至"岂谓盻荒郊",诗人指出言语不当和是非混淆的危害,再次强调"心远"并非远离尘世,而是保持清醒的头脑,警醒自己和他人。整首诗寓含哲理,体现了乾隆帝作为帝王的深沉思考和自我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