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之欲富观欲博,贪多岂不如溪壑
出处:《寄题遐观阁》
宋 · 赵鼎臣
子长南游探禹穴,自誇历览多所列。
归来落笔方著书,意与素王争巧拙。
谪仙早亦勤四方,沉浮江海遨齐梁。
腹中领略几万里,文焰万丈如许长。
取之欲富观欲博,贪多岂不如溪壑。
直将眼力遍八方,达者应悲用心错。
不如五柳宅边一老人,家贫无钱常闭门。
时时矫首聊寓目,但见倦飞之鸟无心云。
老人观之释然悟,归去来兮从此赋。
勉旃为谢倚栏人,著眼应须在渠处。
归来落笔方著书,意与素王争巧拙。
谪仙早亦勤四方,沉浮江海遨齐梁。
腹中领略几万里,文焰万丈如许长。
取之欲富观欲博,贪多岂不如溪壑。
直将眼力遍八方,达者应悲用心错。
不如五柳宅边一老人,家贫无钱常闭门。
时时矫首聊寓目,但见倦飞之鸟无心云。
老人观之释然悟,归去来兮从此赋。
勉旃为谢倚栏人,著眼应须在渠处。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人在遐观阁上观景的场景,展现了其超脱世俗的心境和对自然的深刻感悟。诗中通过对比不同人物的经历和态度,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深沉热爱。
“子长南游探禹穴”,开篇以历史人物司马迁的游历引出主题,暗示了探索与发现的精神。“归来落笔方著书,意与素王争巧拙”,司马迁归来后著书立说,与古代圣贤相比较,体现了对知识与智慧的追求。“谪仙早亦勤四方,沉浮江海遨齐梁”,李白的四处游历,展现了诗人不拘一格的生活态度。“腹中领略几万里,文焰万丈如许长”,李白的见识与才华如同火焰般炽烈,照亮了文学的天空。
接着,诗转入对“老人”的描述:“家贫无钱常闭门,时时矫首聊寓目”。这位老人虽然生活简朴,却能从日常生活中找到乐趣,时常抬头望向远方,欣赏自然之美。“但见倦飞之鸟无心云”,老人观察到飞翔的鸟儿和飘荡的白云,从中领悟到了自由与宁静的真谛。
最后,老人通过观景悟道,达到了内心的平和与满足,于是吟唱起《归去来兮辞》,表达出对回归自然、享受简单生活的向往。诗中的老人形象,象征着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态度,是对古代隐士精神的现代诠释。